如果你看完今天的内容,就会明白,大凡那些喜欢讲仁义道德、江湖规矩的人,你就应该离他远一点,如果明明是他有求于你,你就应该明确的告诉他,规矩是必须讲的,但应该是我的规矩,而不是你的规矩。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硁硁然小人哉的意思是浅薄固执的小人。这里的小人,并不是骂人的话,不是指我们认为的那种“坏人”,而是与大人相对,意思是心量比较小的人。孔子之所以说这种人是小人,是因为这种人固执己见,不懂变通,没有中庸的智慧。“硁硁然”,是说这种人就像敲打石头时那种坚硬的声音,死犟死犟地,一点不懂得随机应变。
《孟子离娄篇》里讲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是儒家的第二代表,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他这句话就是对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的补充和说明。孟子进一步告诉我们,做人讲诚信,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一定要与义相和。什么是义?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大众有利益,有好处,这样的诚信是要讲的,是要言出必行的。
反过来讲,对于那些不符合道义的事情,是对国家、社会、大众有害的人和事,就没有必要去遵守诚信的规则,否则的话,明知道对方去害人,去做坏事,还要信守承诺去帮助他,那就是顽固不化、助纣为虐了。
世界上有三种人,特别喜欢讲江湖规矩和他们口中的仁义道德:
第1种人是岳不群那样的伪君子
他们的内心从来都不相信什么江湖,规矩更不相信仁义道德,他们是最擅长破坏规矩的人,那些借钱不还的是他们,收了钱不发货的是他们,说话不算数的也是他们。他们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找到一个冠冕堂皇、正义凛然的理由,牺牲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群人,而他们张嘴闭嘴的仁义道德、江湖规矩,为的就是利用这些规矩和道德控制你,防止你获得他们一样的优势,这就叫做道德壁垒,也是他们给你上的紧箍咒,当然标榜仁义道德也能帮他们立人设,好让你在被牺牲的时候更心甘情愿一点。
第2种是自甘堕落的弱者
他们混在社会的底层,被第1种人控制和欺骗,为了不再受伤害,于是只能在脑子里制造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想要靠嘴造就人间净土。然面,他们没有能力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规矩,他们就要为第1种人树立起来的仁义道德摇旗呐喊、身体力行,他们害怕别人清醒过来,害怕别人能够摆脱紧箍咒,害怕别人跳过羊圈的栅栏来伤害他们,被上面人压着就算了,如果身边再窜出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那还得了。
第3种是被前两种洗了脑的傻子
他们有能力、有知识、有理想,但是偏偏信了上面两种人的鬼话,被人欺负和控制,到头来还要把这口大锅扣在老祖宗头上,说孔老二你个骗人鬼,害的我现在找不着北,殊不知古人讲的仁义,不是他们理解的仁义,道德也不是他们标榜的道德。
当然,我不是要教你做一个坏人,而是让你知道,有些时候所谓的江湖规矩,不过是一个你可以随时去掉的紧箍咒,千万不要做那个被人洗了脑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