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和梅梅曾经是高中同学,高考的时候,徐刚考上了普通二本,而梅梅只去读了大专。
两个人毕业后慢慢有了更多的联系,关系也越来越近,成为男女朋友是必然的事情。
按照农村当地的习俗,徐刚家请人当了媒人,下彩礼、订婚,双方父母都非常认可这对小青年,只是在对待婚房的问题上,双方父母有点分歧。
梅梅的父母希望在县里购买婚房,而徐刚父母觉得家里修建的小二楼也不错,而且装修也不过时,最主要的是徐刚和梅梅都在外地打工,即便在县城买房,居住的机会也不多,回来住在农村的大房子里也不错。
婚后的第二年梅梅怀孕了,待产、生产都在婆婆家里,反正姑姐已经出嫁,婆婆全心全力在家照顾梅梅,徐刚继续挣钱养家,公爹耕种土地,空闲时也在附近打打零工,一家人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梅梅顺利生下了女儿,虽然公婆也十分开心,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梅梅生个二胎。
第三年梅梅生下二胎还是个女孩,当时婆婆就放话:“两个女孩我们帮助带,你们再要一个吧!”要男孩的愿望非常明显。
梅梅本身也是多子女的家庭,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再生一个就生吧,要是个男孩,凑成好字,儿女双全!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女儿两岁的时候,梅梅顺利怀了三胎,公婆自然高兴,众星捧月般对待儿媳妇。
产检时发现:梅梅这次竟然怀了三胞胎!
公婆内心暗喜:三个孩子里,起码要有一个是男孩吧!
这一次梅梅几乎没有孕反,孕检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而且还是足月生产的。
让一家人想不到的是,这三胞胎都是男孩!一大家人欣喜若狂,并且把梅梅的卧室提前做成了宽大的榻榻米,方便照顾孩子。
一家5个孩子,最小的是三胞胎,而且还是男孩,一家人自然比较重视,而且各有分工:
婆婆做饭、收拾房子;
公公骑着电车接送两个孙女上学,经营土地,外出打工是不可能了;
徐刚和梅梅专职照顾三个儿子。
第一年家里几乎没有收入,全靠吃老本,而且三个宝宝的开销大得吓人,单单尿不湿和奶粉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尽管忙、累,可是公婆乐在其中,在他们的认知里:有人就有前途。
不知道徐刚和梅梅有没有想过:以后的几个孩子会不会步他们的后尘?
父母在农村建一套小二楼就要几十万,即便将来他们也给三个儿子在农村自建房,三套房起码一百多万,还有5个孩子的教育基金,会不会像大多数农村人一样,姐姐替父母养育弟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