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Body Awareness
1. 热身:从手指开始,加入手腕,手臂, 肩膀...全身。
2. 镜像的变形:A说任意一个身体部位,B动,A模仿B一起跟着动。交换。好玩的是,接着A根据B的动作讲出想到的意象,质感,图像等。比如:手臂像风一样,像鸟一样...
这个练习也可以在大组做。
提线木偶练习:在对方不同身体部位栓线,通过提线来带领对方做动作。
3. 边界练习:A往前倒,B双手接住,A放松,臀部不能翘,脚后跟不能离地。两个人都要觉察自己身体的信号(抖动,紧张,咽口水等),及时喊停。
4. 下午热身:抓人游戏。
5. 身体重力探索,类似现代舞。
6. 走路练习:自己觉察自己走路,用语言像另一人描述,另一人做出来,自己再演示出来。两两交流,从走路看人的性格。这个联系可以结合儿童观察一起用。
7. 身体边界练习:A摆一个造型,B探索A的身体边界和空间。两个人一起动起来。也可以在三四人的小组里做。还可以加入空间中的移动。
Day 2 觉察自己和他人
1. 热身:从脊椎开始发展出的活动。想象水流或者空气注入脊椎,带动其他部位。逐渐在空间中移动。关键是要保持和自己的联结和觉察,关节,骨骼,肌肉,血液...
2. 从热身进入两两搭档舞动,看能否在自我联结时也和对方联结。如果觉得难,可以加入一个练习:A说话,B倾听,但要保持表情中立没有任何反应。
3. 下午的热身是随音乐集体舞动,音乐停就停。站不稳就出局。之后可以加入有人带领,其他人跟随。
Day 3
1.热身:自己拉伸,连贯地。两两拉伸,连贯地。三人一组拉伸,不同身体部位,连贯地。小组展示。
2.训练表达需求的练习:A是mover,B扮演A生命中曾经给他支持的人。两人单脚站立,拉手。A告诉B那种支持的感觉,B还原。第二次,A改变这个体验,重新描述他理想中的支持,B根据指令做。很多人往往描述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3. 调频练习:两两一组,A发出不同声音,不是唱歌,B根据声音做动作。注意B跟随声音,不要带领。第二次动者带领,声音去跟随。也可以在大组里面做。
4. 觉察责任感的练习:假设16人来回直线行走,其中至少8人需要站在一排走动。大家自行加入或停止,也可以加入动作。之后反思自己会一直去顾及责任,还是一直只关注自己玩。尝试自己的另一面。
5. 借力顺势练习:两两一组,A双脚和胯同宽,放松。B推A的手臂,A学习顺势用上身去流动和承受,但双脚不动站稳。学习从flee, freeze, fight的模式中出来。B可以假装去推,来检测A的反应。
6. 结束的时候,Simone让大家两两一组,手指尖轻轻触碰,共舞。她播放很美的背景音乐,每个人专注力是在音乐上,因为这样才更容易和自己联结,否则很容易follow or lead. 很多人在这个环节都有高峰体验。
Day 4.
这四天的总结构是:认识身体,空间,重力,时间(后三者是LMA力效的分解),然后进入关系,最后拓展动作库,进行整合。
今天早上的热身就是从四个主题开始,随着背景音乐分别探索身体,重力,空间,时间。然后自己从中找出preference, 也是signature movement, 组成一个动作短语,在大组展示。老师会问大家TA的标志性动作是什么,给出反馈。
下一步,每个人去探索自己标志性动作的反面,也就是让自己觉得陌生的动作。再创造一个动作短语,在大组展示,老师会给反馈。问:What changed?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change? How about you do this in your real life? 有意思的是,她没有讲太多LMA的理论让大家去分析两极的动作,更多是鼓励这些初学者仅仅用身体去感知反面。
下午:热身先玩了一个不倒翁游戏,面对面互相推手掌,谁脚掌离地就输。Tucker进来解释秘诀,就是完全放松手臂。他说了猴子偷椰子里的坚果的故事,说坚果就是佛法中的执着,我们的手紧张和用力也是执着。
接着进入大回顾:Simone描述了一遍每天做了什么,大家闭眼用动作去回顾。体会感受,回忆动作,做出来。然后每人提取几个动作创作一个代表自己四天精华的动作短语。进入小组,互相教彼此学会,必须非常细节,教会动作的质感etc.
下一步,小组用这些动作素材进行编创一支集体舞,夸大对重力,时间,空间的运用。
下一步,去看动作中是否能产生一些语言词汇,或者意象,从动作中创作一个故事或者诗歌。
集体表演。
我的问题:
1. 文化差异。训练中国人那么清晰地表达需求是完全合适的吗?
2. 体验后的分享到什么程度好?太多了又会陷入头脑层面的认知,lost the experience.
Xiameninstitute@gmail.com Tu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