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人的影响,相信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人们所接受的各种信息、所见所闻所感、你从朋友或同事那里听来的故事、你看过的书、途经的风景,都会或多或少给他们造成一些影响,而这些影响也有好有坏。
这一切都那么自然,然而有些环境是他人为你创造的,也有些环境是你自己创造的。
依靠他人打造的环境生存,很难使人真正摆脱困境或是得到成长,而相比之下,你自己努力创造的环境才更加有可能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01 先天拥有的优势有时候未必是优势
每个人都有些先天的优势或劣势,而与生俱来的优势为你提供的环境太过便利及衣食无忧,可能未必是件好事。
在马斯洛的笔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些一生下来就拥有信托基金的人将一生致力于保护自己的财富,而不是抓住各种机会去达到自我实现。”
这能说明什么呢?你所拥有的东西,在你需要拼搏或是努力时,将会对你的主动性及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任何财富积累的家庭的子女,对财富往往就会看得比较重,这时,他们的家庭对其采用的教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养方式较为正向、正直且关注品行的家庭的孩子自会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与之相对的教养方式所培养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会更在意如何证明自己的赚钱能力,靠钱的厚度来衡量他们对一个人的看法。
这让我回忆起,在西方文明统治着大半个地球的时期中,财富莫名地成为了促成了西方文明的传播。不过随着人们对自己本土化文明的传承意识日益增加,最终不少非西方文明的涌现及壮大,令西方文明逐渐败下阵来。
02 环境是会左右人们的思维模式的
人们所处的环境中存在多少可能性或是退路,都有可能成就他们自身的决策。一个出生拥有财富的人会把与生俱来的东西抓得死死的。
而那些没有退路的人,在奋力拼搏的路上才会更加勇往直前。
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如果你所处的环境及条件允许你做出相对容易的选项,那么大部分人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触发行动。
比如当人们在家中独处时,他们可以选择玩手机、看电影、读书或是运动,那么这时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前两项。
03 有些环境是你无法改变的,而有些环境却是你自己可以左右的
这次疫情期间人们的状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有人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学习、读书,也有人无聊到除了吃和睡,就是整日拿着手机看疫情、聊天、刷视频和朋友圈。
有人储备不少蔬菜水果,即便无法是每天都宅在家,依然能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相比之下,也有很多朋友每天一边吃着外卖,一边担心外卖的卫生状况。其实仔细想想,不过就是下个厨而已,能有多难呢?何必要为了避免下厨而给自己制造焦虑和其他麻烦呢?
面对同样的家庭环境,人们做出的选择却完全不同,这就要取决于思维了。环境可以成为培育不同思维模式的土壤,而思维也决定了人们应对自己所处的环境。
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人始终无法摆脱环境的影响,有些影响根植于人们的思维之中,令改变和觉知变得尤为艰难。
但是当我们拥有主动权时,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些改变,以此来告诉自己“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适度的环境,而不是一味被已经成型的环境影响”
04 环境有时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的
实际上,人们一直都掌握着对自身思维及行动的主动权,只是人们在已经固化的思维中,很难对其产生觉知。
如图所示,在《学会学习》一书的封底,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史蒂芬·金及歌德等人为自己设定的学习方法。
如果我们把封底的这几行字用拍立得拍下来,贴在办公桌的一角,那么它就会成为你为自己创造的一部分学习环境。
当我们每天的视线里都能看到这些名人或作家所秉承的学习方法时,你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感染,逐渐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
我们明明知道人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这也是“人以群分”的道理。
喜欢看书的朋友就会想尽办法去挖掘自己最喜欢的那些书籍,不仅自己爱不释手,还会给身边同样爱读书的人推荐书单。
那些每天必须跑步的人,因疫情原因无法出门,但是他们依然会购买跑步机或是其他运动机器,把家里也变成运动场地。
05 小结
多么与生俱来的优势也逃不开“凡事都有两面性”的特征,因此有些优势很可能会成为影响你成长的因素。
有些环境是天生的,你无法改变,也有些环境是人们自己为自己打造的。
没有人会时时刻刻为你提供自我管理及成长的环境,准确地说他人也没有辅助你成长的义务。
其实在创造环境之前,你需要内心充满渴望和向往。
一个既没有任何动力、又不渴望成长的人,在行为上怎么会有所突破呢?怎么会主动为自己创造成长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