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语文复习的几个须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课外文言文的几个问题:(一)、翻译短文,理解内容必须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拿到一篇原文以后,首先通读一遍,了解大致意思,然后再开始解题。

(二)、解释带点词的时候,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揣摩词的含义;2、根据已经学过的关于该词的有关解释来推测该词的意义。比如“向”字,过去曾学过“以前”、“原来”、“刚才”、“顺着”等含义,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其正确的解释。

(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以正确区分。

(四)、翻译短句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必要时适当调整语序,准确作出翻译,千万不能只翻译大概的意思。

(五)、回答第三题的时候,一般采取就事论事的方法,在原文中寻找答案,或者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者根据原文句子的意思,或者用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来回答。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而定。

(六)、回答第四题的时候,一般涉及到文言短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对我们的有关启示,这时可就文中的人、事、现象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加以回答,有的在回答了第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以后,还须深入问一个“为什么”并加以回答,以最后正确地写出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几个问题:

A、关于解题的几个原则:

(一)“由浅入深,先实后虚”的原则:即回答问题,先浅层次地就事论事地回答问题,然后再在问“为什么”的基础上深入挖出其深层次的含义,这些含义一般与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有关。

(二)“光标定位,前后扫描”的原则:要把题目中的涉及原文的语句放回到原文中去,看它的上下文的意思,然后加以回答。

(三)“既知其一,又知其二”的原则:要了解问题的一个方面,又要了解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有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方面,需要前后多看一看,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文章主旨的问题要多想一想,然后再行解答。

(四)、“选文试题,对号入座”的原则:看完选文后,还要把试题整个地看一下,因为出题者一般总是按照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命题的,所以在答题以前,可以在总揽试题的基础上,在原文中的有关章节圈划出相关或关键的词句,思考一下,然后再答题比较好。

(五)、“前后试题,互相启发”的原则:有些时候,一道题暂时解不出来,可以先思考一下后面的题目,后面的题目解决了,也许前一道题目的答案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题目和题目之间往往是有逻辑联系的。

(六)、“找出中心,不忘‘加塞’”的原则:对一篇文章来说,理解中心最重要,理解中心以后,要把中心所体现的意思落实在要解答的问题之中,这等于在答案中加了一个“塞子”,使问题能够答到点子上。

(七)、“注意标题,联系首尾”的原则:揣摩标题的含义,考虑首尾的意思,不但有助于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更有利于正确答题。

(八)、“作用含义,多角考虑”的原则:关于这一原则,本要点后面有专门的方向指导,请注意参阅。

(九)、“重点语句,注意作用”的原则: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怎样理解,也请注意参阅本要点后面的指导,掌握这些方法,解题就容易多了。

(十)、“概括段意,把握主旨”的原则:解题前,对原文每一自然段的段意,要做到心中有数,理解了段意,不但有助于弄清文章的结构,而且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十一)、“询问为何,挖深挖透”的原则:对一些含义较深的问题,可以用前面所介绍的问“为什么”的方法,由浅入深,层层剥笋,写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答案。

(十二)、“多点采集,形成答案”的原则:有很多时候,问题的答案决不止一个方面,要在原文的上下文中多方寻找,并认真思考内在含义,使答案全面一点,尤其是对分值较高的题目,更应该这样做。

(十三)“文体特点,不能混淆”的原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均有各自的特点和概念,千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互相混为一谈,比如不能把说明文中的“举例子”用来回答议论文的问题,同样也不能把议论文中的“比喻论证”用来回答说明文的问题。

   以上各项原则,需要灵活运用,不必面面俱到,重在掌握方法。

B、文体的有关知识:

一、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的基本要素:1、人物;2、时间;3、事情;4、地点;5第一、二、三人称。

(二)、记叙的顺序:1、顺叙;2、插叙;3、倒叙。

(三)、记叙的线索:1、以实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四)记叙的结构:1、记叙文的结构:(1)记叙文的开头:a开门见山,揭示主题;b、环境描写,渲染气氛;c、引人入胜,设置悬念;d、引用名言警句和诗歌;e交代写作目的和动机;f、首段设问。(2)、记叙文的结尾:a、水到渠成,自然结束;b、画龙点睛,揭示主题;c、以名言警句和诗句来总结全文;d、抒情议论,升华主题;e、首尾呼应,照应开头;f、委婉含蓄,点化主题。(3)、层次段落层次的过渡和照应:a总起全文;b、承上启下;c、总结全文;d、首尾照应;e、文题照应;f、前后照应。

(五)、记叙的详略:一般来说,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情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写得略,详略的安排要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1选材要围绕中心来决定取舍;2、选材要有典型性,要有说服力和表现力;3、选材要独特、新颖而有个性,有细节。

(六)、记叙文的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1)、从描写的对象看,一般有三种:(1)、人物描写: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d、神态描写;e、心理描写。(2)、从描写的角度看:a、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b、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3)、从描写风格看:a、白描;b、细描。特别不能忽视的是细节描写,即一个看似比较细小的动作、神情、心理、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一个反复出现的景物,往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精神境界,乃至对文章的主题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说明;4、抒情:(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a、寓情于事;b、寓情于景;c、寓情于理。5、议论。(1)、在叙议结合的文章中,议论常起到过渡联系的作用;(2)、从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文章的主题来说,议论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悬念;2、抑扬;3、白描;4、对比;5、衬托;6、渲染;7、象征;8、夸张;9、托物言志:10、借景抒情。

(八)、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1、关键词语的意义:(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示代词的含义;(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2、关键句子的意义:(1)、结合中心,理解分析;(2)、联系背景,理解深意;(3)揣摩感情,分析含义;(4)、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所用手法。如比喻句要揭示出比喻义,双关句要理解其双关义等。

二、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1)、实物性说明文;(2)、事理性说明文。2、按写作方法分:(1)、一般性说明文:(2)文艺性说明文。3、按写作目的分:(1)、阐释性说明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语言、文艺等知识性文章、教材、考察实验报告、以及器物工艺说明等;(2)、述说性说明文:自然现象记述、工艺流程介绍、人物生平简介以及叙事性作品的内容提要等;(3)、实用性说明文:工农业科技产品说明书、影剧演出说明书等。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1、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主要表现在构造(里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功用(用途)等。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文章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的。2、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1)首先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2)、从文中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3)、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三)、说明的顺序:1、空间顺序;2、时间顺序;3、逻辑顺序:(1)、从整体到部分;(2)、从原因到结果;(3)、从特点到用途;(4)、从主要到次要;(5)、从概括到具体;(6)、从现象到本质;(7)、从总写到分写。

(四)、说明的结构:1、并列式:指先把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进行分析、分解,然后分别加以说明;(2)连贯式:指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3)递进式:指文章的各部分的内容一层进一层,有着内在的联系。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4)、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把事物的情况或事理表现得通俗易懂,有代表性;2、列数字:从数量上有说服力地、最科学、最精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3、作比较: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参照,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4、分类别:把不易说清楚的事物特征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使事物特征或事理条理化、清晰化;5、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注意:下定义和作诠释有其不同。下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点的说明,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依据,而作诠释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阐释。6、打比方: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7、画图表:把关系比较抽象而复杂的有些事物说得更清楚,使人看了一目了然;8、作诠释:通过对事物进行解释,揭示事物的一部分内涵,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特征;9、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使被说明的对象显得更具体生动,真实可感;10、引用资料:使被说明的对象有依据,证实其可靠性、科学性,同时也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化。

(六)、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准确性;2、科学性;3、平实性;4、简洁性。

三、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文的基本类别:1、一般性政论文:即对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2、评论:即评述某一问题、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议论文;3、杂文:即直接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评论,包括杂感、随笔、杂谈等;4、讲演稿:就形势或其他问题,在集会上发表的讲话;5、序跋:序,又称“引子”、“引言”、“前言”,是用来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编辑体例及过程的,列于书前的叫“序”,列于书后的叫“跋”,“跋”主要用来议论作者的主张,有的侧重解释和本书有关的问题;6、感想:即读后感、观后感、杂感等,主要谈读文章、看影视和体验某一生活以后而得到的启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评论。

(二)议论文的论点:1、标题关联分析法:(1)、揭示论点;(2)、暗示论点的缘由;(3)、提示论点;(4)、提示议论的范围。2、位置关系分析法:(1)、统领文章整体或者与题目吻合的观点就是中心论点;(2)、在反复出现的观点性语句中,首先出现的、较全面的、肯定性判断语句是中心论点;(3)、有些题目就是中心论点,而提挈段落、层次的中心句就是分论点。(4)、因为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有些过渡句往往具有归纳上文分论点和提出下文分论点的作用。3、语言标志揣摩法:议论文中,在诸如“由此可见”、“因此”、“我们认为”、“这说明”、“总之”、“ⅩⅩ告诉我们”等词语后面往往是中心论点。4、分析归纳提炼法:(1)、抓关键词语;(2)、分析论据;(3)、感受整体意蕴。

(三)议论文的论据及作用:1、论据的类型:(1)、事实论据;(2)、理论论据。2、分析论据的作用:(1)、分析论据的位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2)、从分析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本身的内在含义中找出其与论点的逻辑关系;(3)、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同时也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4)、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理论论据,有些是作为事实来使用的,应该看作是事实论据。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1、事实论证;2、理论论证;3、比喻论证;4、对比论证;5、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五)论证的结构:1、并列式: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2、层进式:文章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段落层次之间不能随意变动;3、总分式:即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或先总后分再总;4、对照式: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正一反,或通过正反对比明确是与非,或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六)、议论文的语言特点:1、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2、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3、议论文语言的鲜明性;4、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四、小说阅读:

(一)、小说的环境描写: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交代季节、气候;3、交代人物身份;4、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5、渲染气氛。

(二)、小说的故事情节:1、欣赏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线索;2、欣赏小说情节中的人物性格;3、欣赏情节的曲折回环;4、欣赏情节中巧合的艺术手法。

(三)、小说的人物形象: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2、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分析;3、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

(四)、小说的主题思想:1、从人物形象和人物间关系上来把握;2、联系小说的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来把握;3、分析情节的发展,理解小说的主题。

五、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语言:1、鉴赏散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2、品味散文语言中的修辞方法;3、联想和挖掘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

(二)散文的形象:散文在内容上,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写景,可以状物,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生活中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最大的特点即是一个“散”字,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即“形散神不散。

(三)、散文的主题:1、抓“文眼”:即抓住表现或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2、明“散聚”:即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中心铺垫和服务的;3、重“感情”:就是留意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着重领会所融之情。另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正如古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散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2、以小见大;3、联想;4、想象;5、托物言志;6、借景抒情。

三、关于作文的几个问题:

A、满分佳作的经验:(一)、选择鲜活材料;(二)、敢于超越时空;(三)、发表独到见解;(四)、着眼独特构思;(五)、巧从反面切入;(六)、融注真情实感;(七)、展现知能储备;(八)妙用另类文体:比如打破常规,运用童话、寓言、书信、日记、演讲稿作为表现形式等。

B、中考作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卷面必须整洁,不宜涂改,字要写大写端正,不能写错别字;

(二)字数在750—800字为适中,段落以4—5段为宜;

(三)建议以写记叙文为主,议论为辅,做到夹叙夹议,有叙有议;

(四)做到记叙和描写相结合。关键处使用描写和详写,相关处使用概括叙述和略写;

(五)、任何一篇作文都应该和自己有关系,要把自己融入文章所表现的人事理之中,而不宜把自己游离在文章之外;

(六)、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目的一定要明确。写完人或事以后,一定不要忘了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七)、文章标题的含义须在文章中多处体现出来,文章材料一定要和标题相吻合,不能互相脱节;

(八)、选材、立意、运用技巧、布局谋篇要力争有新意,尽量不要重复别人已经写过的东西,如抗震救灾的话题,要有新的角度和独特的构思,写出自己的崭新的感受和体验,谈出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实在找不到新鲜的材料,就要在描写特别是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尤其要加强氛围渲染,多写体会,从中挖掘出新的道理;

(九)、千万不要在文中发牢骚,写不健康的东西,流露消极的情绪,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搞绝对化,即使是写负面的例子,也要引出正面的道理来;

(十)、感恩、勤奋、向上、友爱、奋斗、爱国、惜时、发展、坚强、创新、节俭、实践、守纪、团结、活力、环保、互助、双赢、欣赏别人、热爱生活等话题应该成为文章材料和立意出新的源流;

(十一)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有计划地看几篇满分作文,尤其要重点研究一下《中考提分提档》这一本书,从中得到启示,触发自身灵感,借鉴某个技巧,找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新鲜材料和立意,但注意绝对不要去抄袭;

(十二)、一般来说,中考作文题目大多比较宽泛,其意义往往比较“虚”,那么,在构思其内容的时候,应该坚持以小见大,以实写虚,通过写自己比较熟悉的,有切身感受的,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来体现题目的要求;

(十三)、在迎考的过程中寻找几个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在选材、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作一番思考,不必专门花时间去写,只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灵活运用就行。

C、作文参考题目:1、点亮心灵的灯;  2、人生路上多         ;  3、我很重要;  4、学会           ;  5、清晰的面孔;6、 拥抱              ;  7、坚强;  8、耐力  9、生活需要       

        ;  10、16岁,我多了一份  11、跨越那道山;  12、          启示了我

附:北京扈丽蝶老师《考场的技巧》一文:

在进行了一系列阅读训练以后,同学们的阅读水平肯定有了提高。要知道现代文的阅读不像数理化解题那样,绝不能用简单的公式去套。因为每篇文章的内容不同,设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考场上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篇的阅读,千万不能图快,“欲速则不达”。有一些林场解题的小窍门,是不是你已经在这样用了,如果没有,不妨试试看。

1、全身心地投入阅读

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读第一遍时,我们不要总考虑做题找答案,

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阅读,理解内容,获取信息、把握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尤其在读文学作品时,最主要的是情感体验,是与作者交流,要用心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头脑中重现以往的生活场景,激起心灵深处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审题者对文章内容的获得,都建立在仔细阅读、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因此所有的题目都一定是这个“本”的“末”,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2、用铅笔标画

为了提高效率,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边读边想,边看边画。给自然段标号,为重点段落的句子标号,找出重要的语句,在表示次序的词语前标出①②③等,都要用铅笔。这样不但有助于理解阅读材料,还不至于把卷面弄脏弄乱。审题时,题干上带引号的关键词语、括号里的说明,也一定用铅笔标出,这样可以抓住题目的重点。

3、掌握试题设计的顺序

中考阅读试题的设计总有一个规律,或总—分或分—总。关于“总”的试题无论在前还是在后,我们可以先看它,因为这正好和我们的阅读步骤一致,便于我们总体把握。关于“分”的试题一般根据文章从前到后,依次设题。知道这一点,一句题干顺利地在原文中寻找阅读区间,就能按部就班地答题。

4、题目之间可以互相启发

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某一题不会解答,这是可以先看下一道题目,或许可以从后一道题目中得到启发;有时后边的试题也能从前满的题目中找到灵感。比如2003年北京市中考第18题:请你写出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说,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前边的第16题已有提示: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把体感的关键词语还原到文中的第六段有这样的语句:“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河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由此可见,第16题在写法和目的的两方面已有答案:对比、思乡,第18题就可借鉴了。

5、多角度思考,分点回答

有时答题的内容较多,千万不能写成一大片,既不分段也不分点,给老师判卷造成困难。可用①②③的形式分项作答,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答题思路清晰,又会让答案一目了然。

6、要冲发掘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

要认真研究题干,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因为题干中往往有重要的暗示作用,能体现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显示答题的阅读区间和答题方法。。特别是题干上带引号的语句,把它当成一个固定的“集装箱”还原原文,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除了耐心读文之外,细心读体是最关键的。

例如,2003年陕西榆文中考卷中阅读分析《捅马蜂窝》的第18题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我”捅马蜂窝,→□→后院又有马蜂窝。这道题目让填两空的内容,相关之处已有暗示:“又”提示第一空:爷爷后院有马蜂窝;后边三道题都透露出后悔捅马蜂窝的信息,按市第二空的答案应该是:“我”后悔捅马蜂窝。

全文是一个整体,前后内容的变化是有其自身的逻辑性的,挖掘题干隐含的信息来解题,确实很巧妙。

7、轻松应试临场三部曲

在掌握了阅读解题思路的基础上,不妨来个临场阅读三部曲,轻松应试。

第一部曲,浮光掠影。这是第一遍阅读,要耐心地读,边读边想,用铅笔标画,并且意念组合,所得到的“光”和“影”就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各段什么意思,分几个层次,哪些地方很重要,含有深意,哪些地方难懂,搞不明白。

第二部曲,镜中看花。这是带着思考阅读的第一印象,看看命题者是怎样出题的。所有的题目都来自于文章,就像“花”在“镜”中一样。当你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又进了一部,这时带着“镜中的花”在读一遍文章,而且边读边画重点句子,就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理解了文章,回答什么问题也不在话下了。

第三部曲,蜻蜓点水。这是建立在对全文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读题干,换原文中寻找阅读区间,确定答题范围,分析筛选信息。这第三部曲是把题干上带引号的关键词语还原,需要在那个阅读区间找答案,就“点”那个语境的“水”。临场阅读三部曲轻松应试,确保答题万无一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 2018.4.2邹力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
    闸蟹胖顺通阅读 1,564评论 0 9
  •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
    金蜘蛛_bb64阅读 492评论 0 0
  •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
    一身书生气阅读 929评论 0 1
  •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一) 一、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 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
    ZlwH阅读 1,328评论 0 3
  • 放假回家和妹妹看了一次流浪地球,今天有空,又和李先森看了一次。 很多画面再次去看确实发现非常注重细节,看到动情处仍...
    木子桃心说阅读 45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