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的结局,看似和全文基调相一致,留下一抹淡淡的愁绪,这抹愁绪中带着却又带着凄美。
“边城”之美,美在残缺。
这令我想起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那全盛时期的盛放的秋果,代表着沉闷的秋中的生命力,可它的生命美好却又短暂,繁华易逝,令人迷醉而惋惜。而《边城》恰恰正是因拥有这样遗憾的结尾使它更独具韵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下谁不想有情人终成眷属呢?翠翠虽与傩送两情相悦,但男女之间的感情在相处时的伟大未必抵得过现实中一方抉择的渺小。人生的漫漫长路,对于翠翠而言,或许傩送的不归是她的一份不错的归宿。试想,傩送不去流浪,他们就离幸福很近吗?傩送与翠翠终归不是一路人,翠翠的独身让她有了自由不拘,而傩送不同,他的身上负着家庭的羁绊。他的有着对哥哥之死的愧疚,又有对翠翠的依恋,至亲骨肉与爱情的天平左右摇摆,如何能以笑颜面对翠翠?而纯情的少女翠翠,不谙世事,心思纯净,自然无法理解傩送的复杂心理,岂不是空添愁怨....长此以往,怎会不心存芥蒂? 既然天保之死的阴影会压倒两个纯情之人,那么又何必画蛇添足?本来的圆满,幸福的记忆为何要画上一个不完满的句号呢?等到海枯石烂,或许那个人不可能归来,流浪沧海桑田,或许那心结留在心中化为一抹痛楚。那痛一寸一寸地、蚀骨钻心,岂能视之为美? 是的,一件古董放在那里,绝对只是看看而已。倘若有裂缝,自然心痛。“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难道残缺不是一种美吗?
傩送会回来吗?不回,与母亲相比,翠翠与傩送甚至不曾相爱过,这岂不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令人痛彻心扉,又让作者如何忍得下笔?回来,又让故事落入了俗套。倒不如,此刻戛然而止,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任由故事自由发展,都由我们去想象,或喜或悲,或平或淡都由我们选择,带着遗憾,或许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