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是宽容的,几乎人人都可以来,只要你对这座城市向往。
正如当年的我,只是因为对北京的好奇,便拎了行李,来北京亲戚家,从此开始了在北京近十年的北漂生活。北漂这个词,现在不流行了。应该说,为梦想打拼。
是的,就这样就来了北京,故乡和父母,就那样被丢在身后,毫无眷恋,因为心里满满都是对新世界的向往。多年以后,才内疚于当时尚未能体会的父母深深的牵挂。
我很多的朋友也和我差不多,或许是在北京读书毕业,或者就是和我一样,带着对这个城市的新鲜感,和无畏就来了。
是的,来的时候,我们都是无畏的,因为不知,所以无畏。
没来北京之前,你无法想象长安街的马路到底有多宽;没来北京之前,你无法想象西单聚集了多少潮人;没来北京之前,你不知道在早晚高峰堵在三、四甚至五环路上近40分钟是多么平常;没来北京之前,我们不知道闯荡帝都的骄傲和伤痛;没来北京之前,我们有太多的不知道……因为这些不知道,我们兴冲冲地来了,我们甚至连行囊都极简单,好像北京什么都有,就等着我这个人来罢了。
我记得刚来北京上班,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告诉我,我们北京孩子,只对长辈和陌生人表示尊重客气才说“您”,平辈或者好朋友是不说“您”的。我顿时有点尴尬,想想我这几天不分长幼都是“您”开头,因为在来北京之前,我以为他们都是这么说的。
刚来北京,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单程时间在1个半小时甚至更久。即便有时晚上回到家累的非常,我仍然觉得这才是大城市该有的交通状态。
刚来北京,有段时间我每天都吃面,都只吃面。早上吃方便面,中午去公司对面吃兰州拉面,一定要毛细,因为显得特别多,晚上回家,再清汤煮挂面。有点辛苦,但是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吃苦打拼。
后来,我明白,其实一个人在北京,最辛苦的并不是吃的好坏,而是孤独。
北京是座特别繁华的城市,白天车水马龙,夜里灯火喧嚣。大多数人都能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让自己落脚。白天或者伏案工作,或者和同事叽叽喳喳,时间过的很快。
然而到了晚上,从下班回家的路上开始,多数人就开始孤单,于是塞着耳机,头也不抬地看手机,怕看到同样寂寞的脸。
一个人吃饭,这座城提供了很多选择:面、米线、米粉、快餐、汉堡、甚至一个煎饼。回到一个人的家,不需要说话,没有人可以说话。于是,我们比起那些在故乡的人,似乎更迫切地需要有个伴,渴望取暖。
但是伴总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即便找到,又从一个怀抱流浪到另一个怀抱,最终总是无疾而终。就这样在期望与失望的恶性循环中,比起那些在故乡的人,即便孤独我们也渐渐的不再迫切,想要忠于内心,抑或是麻木不仁。
然而你却不知道,在这座城,孤独的尽头在哪儿?是在每次酒局散了以后的夜深人静,还是在发了薪水自己去改善生活,吃个4人份的重庆火锅。
最终,有的人找到了答案,安家在北京。
最终,有人熬过了孤独却没熬过岁月。
年届而立与不惑之间,何不趁早回头?
是的,好像做一个生意。你持续不断地投钱进去,盼着三五年,哪怕十年,能给我一个好的回报。可是没有等到预期的回报,你却身无分文了,你没得投了。
你想舍弃,可是你不甘,也不敢。
舍弃,意味着你要承认投资失败,虽然这过程中你的确收获了一些快乐时光。
舍弃,意味着你要放下,把你辛苦建立的种种,全部放下,归零。
在北京的这些年,我不断地在为我的朋友们送行。有人是回家乡发展事业,有人是回家娶妻生子。无论他们曾经在北京发展得如何,要离开的时候,总是留恋的。
留恋北京的长安街,留恋北京的三里屯,留恋北京的早点摊儿,留恋北京拥堵的地铁,留恋在北京住过的隔断,留恋北京的立交桥,留恋北京的孤独,也留恋北京的温暖。
但是这些都是这座城的,它只属于这座城,以及在这座城生活的人们。和离开的人无关。甚至离开了,连曾经在北京悲伤与共的朋友,都留在了北京,是带不走的。离开的人行囊仍然简单,他们能带走的,只有回忆。
曾经他们来过,然后自以为在北京扎了根。许多年以后,当他们要走的时候,会发现,终究于城于人,都只是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