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2021.1.5 读书笔记
【第一步——怎么找到好故事】
1.“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要想随时随地发掘故事,就必须做广泛阅读者。记者的工作包含采访和写作,实际上我们作为普通的自媒体创作者,亦是非专业化的记者,采访就是自己收集故事原材料的过程。
如何获得好故事的原材料?这个答案就在于广泛阅读。相较于关注度发行量高的大众媒介、新闻媒体,那些小众但专业度高的出版物或报告更具事实客观和科学性。
自媒体时代,内容创作想抓住传播制胜点就必须追求时效性、深度、广泛性。显然广泛阅读就是针对后两者。
阅读材料时要随时记录灵感,同时扩大交际圈并充分依靠交际圈里“中间人”提供信息,这也是收集故事材料的可靠方法之一。
接下来,对获得的原材料该如何处理呢?
推断法和综合法是记者在信息和注意力竞争中取得先机的法宝,对于写作者同样重要。
两法的共同点都是找关联。前者是对某一具体现象分析主要原因,然后向外辐射铺展,设想推敲这个主要原因是否可以解释其它不同事情、现象,在独立事件中发现影响更广意义更大的故事。后者就是直接在几个看似独立事件中找联系,这需要敏锐的触觉。所以针对思维逻辑的训练,前者更基础。
推断法像由地表根部往上看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过程,但眼中始终盯紧着一根“原因”主干,而综合法就是相反的过程,从众多枝杈中找到维系其生命的逻辑主干。
2.针对于一个已经报道过的故事,又如何让你的报道脱颖而出打动读者呢?实际上接下来提到的要点在前面收集分析故事材料的过程中也能使用。
具体化、预测和改变角度。
第一,我们更容易做一个微雕家(具体化),从小处着手也能写出好故事。“当你在描述一幅图画时,你应该首先试着把画架支在自己的后院里”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挖掘故事,会更真实动人。
第二,故事的展开常常是分阶段发生的,包含发展、影响、反作用这三个阶段。更多人在事件发生时关注“幼年期”故事——发展阶段,而没有好好发现或者等待影响和反作用阶段的出现,因为包含后两者才能算作“成熟期”故事。
成甲说过学习的目的在于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高明的记者在写一个故事时怀着同样的目的——解决和预测问题,只有这样的故事在满足时效性的同时,更回应了读者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与其在一块过度放牧的草地上抢食,不如找到属于自己的草地。”
第三,改变角度。既要站在第一线亲临现场“采访报道”,把握各方立场的信息来源和不同观点,又要站在“客观性”的高山上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格局,尽量发掘不同角度、维度。
第一现场,许多鲜活的人物,他们的话就能给你提供多角度的启示。
针对故事中的不同元素,按读者喜好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a.狗,可爱动物和行为端正儿童;
b.当事人,他们是事件参与、影响和推动着,同时要展现出他们的个性;
c.推动故事发展的事实/事件,剔除琐碎和没有价值的信息;
d.观察者,包括顾问、分析家、评论家、律师和其它专家,他们的见解在故事中很有用,但读者对他们态度冷漠,所以要谨慎使用;
e.大数字和连续数字会杀死读者兴趣,因为给人的印象是抽象而非具体的。
一个好的故事中会尽量包括最高兴趣元素和动态因素/对象/事件,这样的故事更有趣和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