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鉴赏:这首气势不凡的名篇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因诗人有感于曹霸的不幸遭遇而作。清代翁方纲曾将此诗称之为“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丹青引,即绘画歌。曹霸,盛唐时期著名的画马大师,唐玄宗末年因获罪被贬为庶民。代宗广德二年(764),在成都和杜甫结识
全诗以八句为一段划分,共分为五段。
前八句是第一段。这一部分内容有主有次,错落有致。开篇四句用简练的语言对曹氏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先辈的功绩和文采进行了赞扬。情节跌宕起伏,语气抑扬顿挫,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氛围。这四句对全诗起统领作用。后四句写明曹氏学画的起源,从中表露出曹氏的高尚情操。虽然写“学书”,但它只是陪衬,目的是引出“丹青”,点明主题。
从“开元之中常引见”到“英姿飒爽来酣战”为第二段,是说曹霸受到玄宗的召见,因而有幸数次踏入南薰殿。由于年久褪色,曹霸领命重画凌烟阁上的功臣像。他妙笔生花,把功臣像画得活灵活现,异常逼真。文臣头戴朝冠,武将腰佩大羽箭。褒国公段志玄、鄂国公尉迟敬德,毛发飞动,气宇轩昂,如同奔赴沙场一般。诗人仅用数笔,就把曹霸描画肖像的精湛技艺表现了出来,并赞颂了他在肖像画方面的成就。
与前一段落相比,第三段的八句才是重中之重。“先帝御马玉花骢”到“一洗万古凡马空”的八句,诗人对曹霸描画“玉花骢”的经过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玉花骢是唐玄宗的御马,虽曾被许多画师描绘过,但未曾有一幅逼真的。这天,玉花骢昂首站立于阊阖宫涂了红漆的台阶前。唐玄宗下令,让曹霸当场作画。只见他巧妙构思后,挥笔泼墨,一气呵成。笔下的马仿佛飞龙一般从宫门腾跃而出。与之相比,其余凡马都黯然失色。
“玉花”八句是诗歌的第四段,在这里,画马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展示。唐玄宗的床榻上放着那幅玉花骢的画,乍看过去,画中马与真马一模一样。玄宗分外欢喜,笑命侍从赶快赐黄金给曹霸作为奖赏。朝廷负责掌管车马的官员和养马人听后都若有所失。这里诗人先借玄宗、太仆和圉人的不同反应,渲染出曹霸高超的绘画技艺,紧接着又用他的弟子、同样以画马著称的韩干作反衬,更进一步突出了曹霸的画艺之高。
最后一段的八句,诗人借画师在战乱中沦落到靠卖画为生的境遇,抒发了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叹,同时也将自己晚年潦倒的惆怅之情表现出来。
全诗特点鲜明,结构紧凑,错落有致;情感上有扬有抑,有起有伏。最后两句为历代诗人所赞赏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