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脉啊?其实我也不知道。有人觉得你微信上面加了一大群人,加了很多群,偶尔评论一下朋友圈,点个赞,这就是人脉,这就是资源。有人觉得人脉人脉,就是能够互相利用。可是互相利用你又希望你们之间能够存在友谊,其实这根本不可能的。
李校长的100句金句就讲过人脉是互相有同等价值,相互交换的。这才是人脉。
李校长还说永远不要跟客户谈友谊,客户跟企业只有利益。
很多案例说明其实在利益相冲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客户都会选择保全自己,毕竟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客户也不例外,所以啊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脉,真的是我们毕生所需要研究的命题。
我以前有位同事,称为A吧,她在是公司里的管理层,她强烈要求团队要有愉悦的气氛,上班就得干上班的事,下班就有下班的样子。可是她遇上了一个不合群的B,也不是B不合群吧。只是B觉得没有这样的必要去维护关系,B觉得在公司就得战战业业的上班,要全力以赴,为公司带来业绩,而不是来公司里面扯淡。
其实B一直以来都很努力,可是就因为B不合群不擅长搞关系往往被忽略。A找过B谈过好几次,希望她能够跟团队里面的小伙伴好好相处,有时间大家一起聊聊天啊,把团队的气氛搞起来。其实B也有试过跟A团队里面的成员好好相处,偶尔一起去吃饭,一起去跑客户。可是B家里条件不怎么好。
而同事吃的东西玩的东西,都没有别人的好。就是不知道怎么维护这种关系。有时候跟同事的关系很好,有时候有冲突的时候就会又开始一个人走了。其实B不知道怎样的关系才算好的关系,因为有些关系看起来很好,大家都有说有笑有玩的,可是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各扫门前雪。
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人,你们平时没怎么去维护,平时看起来连话都没搭过,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别人还是会挺一把。其实B的业绩也不错。不过最终在第三次跟A聊天,A就以不合群为由把B开除了。看起来很合群有多重要啊,可是我始终相信有些人会自带光环,吸引别人,而不是靠维护。
第二个案例就是我朋友圈的一个男生吧,我称他为F。F和B相反,F特别希望能够跟别人弄成一片,凡是朋友发的朋友圈,比较牛逼的人他都去点赞评论,平时哪里有饭局,哪里有活动他就不辞辛苦的去参加,所以他把加一个人的人微信看得至关重要。而且弄得他们很熟悉的样子,突然我就觉得特别心疼他了。
虽然我不知道他这么做,能够为他自己带来多少的订单。我也不予评论。但是这一点我就输给他了,我不会这么做。我一直都觉得决定两个人的关系的决定性的,就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毕竟气质相吸嘛。两个人的气场不对称,一个处于优势,一个处于劣势,所以劣势的只能拼命去维护了。
就像一个天秤如果两边不平衡,终究走得不远。当然也有一种,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气场不对称,可是相处过后发现对方人品还不错,然后天平慢慢就平衡起来了。当然在我的生命里,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我始终相信有些人身上自带光环,就是可以吸引人,根本不用刻意去搞关系。不用每天在那里胡扯,去维护这种关系。这样的关系走不远。像我吧,从来都很少跟别人聊天,也好像不喜欢聊鸡毛蒜皮的事情,所以我每次聊天我都是有目的性的聊天,讲到工作我就特别带劲,所以在我的朋友眼里我就是个奇葩。
当然跟我妈妈家里人除外,偶尔会跟家里人分享。当然也是报喜不报忧。每次朋友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去慰问,比如像那种每天都是分享开开心心的事情的,然后有天半夜发了条不开心的状态出来,我就会第一时间去慰问了。我最好的朋友也是这样,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但是我们却会心挂彼此。
李校长说只有把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才能实现自我增值,这样的关系才能走得更远。
其实自我增值的方式有很多种,当然去维护人际关系也算其中一种。只是它会把更多的精力投资在别人的感受上面。而很少会想自己是否变好了。
在我关注的公众号里,有个妹子,每个星期都去旅行,属于穷游吧,她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但是现在没有那么多钱,那就先实现自己的最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去全国游,然后把旅行路上看见的点滴,一点一点的分享出来,其实这就是力量,这就是增值。你去了别人没去过得地方,遇到过别人没遇到过得人。这种人比起第一种,他们会更吸引人。
增值的第三个方法,平时多护肤,化妆,把自己的脸弄得漂漂亮亮么干干净净的,平时的话多看看一些视频,看看别人怎么搭配衣服的,衣服不求多,有两套可以见人的就可以了,让别人看起来清爽一点。毕竟这个看脸的世界大家都很肤浅。
外在还是很重要的,其次你要有内涵。如果资源有限可以多看看书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碎片化知识的时代很少人会认认真真的看一本书了。所以会更有坚持的意义。每天都要养成看书的习惯,刚开始时你可以临睡前看20分钟,持续21天,21天会养成一个习惯。之后你就可以买一个Kindle,因为经常买书你会花费很多钱,而且你也很容易放弃,不能随时随地随身携带。
最吸引人的人最持久的关系,永远都是能把自己的人生经营的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