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们进行了防震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过往的安全演练,很多孩子都在内心里把它当做游戏。
所以,当学校在广播里解说活动流程时,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认真听。
在疏散演练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演练结束后,将孩子们带回教室。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说教,而是采用启发式提问,促进孩子思考。
“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躲到桌子底下去呢?”
班里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好几个孩子回答错误。后来,文杰终于说中了要点:“三声短笛。”
“为什么听到三声短笛,我们就要钻到桌子底下?”
“因为这表示地震了,可能有东西会掉下来砸到我们。”
“刚刚有同学听到三声短笛就往外跑,这会有什么危险?”
“楼房可能会塌下来砸到我们,我们就没命了。”——听到这里,很多孩子终于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开始认真倾听了。
“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往外逃呢?”“听到一声长笛响的时候。”
“一声长笛又表示什么?”“表示地震暂时结束了。”
“我们全班这么多同学,怎样跑才能更快更安全?”“大家分开跑。”
“怎样分开跑?”“123组从前门出,456组从后门出。”……
“我们跑到走廊上,还要集队吗?”“不用。”
“为什么?”“因为也许还会有余震,排队会浪费时间。我们的命要紧。”
我不由得大加赞赏:“说得好!紧急情况下,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了,所以我们要快点逃命。”
“这个时候,每个班的同学都想快点下楼。为了让别人跑快点,我们能不能用手推着前面的同学往前跑?”“不行。”
“为什么不行?”“如果不小心把他推倒了,后面的同学就会踩上去,他会受伤。”
“除了摔倒的同学会受伤以外,跟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摔倒了,就会躺在那里拦住我们。”
“是的,楼梯很小,只要有人摔倒了,就会堵住逃跑的路,我们就不能及时逃跑了。有时候,越急反而就会越慢。”
“在跑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要捂着头。”
“为什么?”“因为可能还会有其他东西掉下来砸到我们。”
“对,我们的头被砸破了很容易就没命,所以我们要用双手捂着头往外跑。”
孩子们纷纷捂着头,非常认真地问:“老师,我做对了吗?”
……
我相信:下一次安全演练时,他们一定会严肃地对待,并做得更好。
经过这次与孩子们的交流,我领悟到:
1.说教不如提问。因为被灌输的人是被动的,而思考的人是主动的。
2.尊重是沟通的开始。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他们才会认真对待你的问题。
3. 功不唐捐。世上的所有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必然有回报。前面几周的SEL课程看似不顺利,却为今天的讨论打下了基础。今天的成功,又为今后的课程埋下了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