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出路

在封建社会,影响着农民生活状态的因素有几个。首先是交通。古时候交通很不发达,去一个地方除了靠走,最便捷就是马车了。但是农民可消费不起马这样的代步工具。
所以农民的一生,几乎是在出生的土地上繁衍的。他们安土重迁,几乎不会移动,就扎根在脚下的土地上。因为土地也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财富。

所以除非天灾人祸,兵荒马乱,不然农民只会日复一日在土地上耕种。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既没有受教育的需求,也没有受教育的条件。古时候乡镇里有先生和私塾,但却不是服务农民的,读书既要钱,也不实用,先生又不愿意教。
因此农民和农民的后代,只要在土地上劳作就好了。地主们是一个大家族住在一起,农民依附地主的土地而生存,或者是自己人住一起,所以只要有某一两人识字就好了。这也是古代识字率几乎没有超过10%的原因。

那么农民为什么会安于祖辈的命运,甘心做一个农民呢?因为封建社会不仅人没有流动性,信息也是没有流动性的。也就是每个人都是活在一个特定小范围内。不仅没有外界的诱惑,而且对生活方式已经习以为常。
从宗教思想,鬼神观念,儒家体系等等的影响,对人的塑造是很稳定的。人们不需要去思考别的东西。他在现世的任务很明确,他的来世也是注定好了的,他只要按照常规生活下去就好了。

农民的出路还是农民,但他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或者这样有什么不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