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板路:墨子眼中的礼乐文明


谁是先秦草根之王?除了墨家开山祖师墨翟,谁有资格获此殊荣!

墨子是宋国人,一说是鲁国人,另说是楚国鲁阳人。若不是有诸子典籍,我们大概不会注意到他。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对他的记载有且仅有一句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没了,就这点把点文字。韩非子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

据《淮南子·要略》的说法,墨子早年是儒家弟子,后因认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自立墨家学派。于是乎,儒墨两家从诞生之日起,展开了全面的学术争鸣,一直较劲到秦统一后。大概是这个原因,让墨子差点从思想偏儒的司马迁的笔下消失。

孔墨二人几乎处处有政见分歧。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对周礼乐文明的态度。孔子是礼乐文明铁杆粉,墨子是礼乐文明深度黑。在孔子看来,天下大乱都是人们不恪守周礼造成的。周礼乐文明是德治仁政的载体,只要人人克己复礼,就可以求仁得仁,至德复立。墨子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正是繁琐奢华的礼乐,把整个社会搞得乱糟糟的。两人对丧礼的看法,就揭示出铁杆粉和深度黑的鲜明差异。

调出《论语·阳货》的卷宗,你会发现儒家弟子对服丧三年的礼仪也不无意见。

宰我说:服丧三年忒久了。君子三年不讲礼,礼仪就败坏了;三年不奏乐,音乐就荒废了。为了不荒废礼乐学习,服丧一年就够了。

孔子说:才一年,你就吃起大米饭,穿起锦缎衣(按周礼要求是吃糙食、穿粗衣、住茅屋、经常哭),你觉得心安吗?

宰我说:我心安。

孔子说:君子守丧,吃山珍海味都没味道,听经典乐曲也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然觉得心安,那就去做吧!

宰我出去后,孔子摇头伤脑,不由感叹:宰予这小子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这小子用服丧回报父母三年的爱,都不愿意吗?唉,这熊孩子哪像我的学生。

孔夫子是从孝道的角度来看三年丧礼。若是按道德的角度说,父母养育之恩大过天,一辈子都还不完,做子女的牺牲一下也是应该的。儒家认为按照礼义教化,民众就知道忠孝廉耻,人皆君子,天下大治。所以孔子希望这个礼仪能被遵守。

问题是,人不只是父母的子女,还是社会的一份子。如果每个人以亲情的名义放弃三年的社会责任,怕是要出乱子。墨子针对儒家厚葬久丧的礼仪,写了一组以《节葬》为标题的学术论文。其中两篇已经失传,只剩下《节葬下》。其主要内容是反对儒家的繁缛礼节。

墨子说世间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非乐上》)按照厚葬之风,陪葬品必然要丰盛。王公大人家,要做多层好棺材,棺材花纹还有讲究,陪葬的金玉珠玑、衣服器皿要多,送葬搞得跟搬家一样。而且墨子所处的那个年代,万恶的人殉风气还没废除。每次贵族有人去老米,就有奴隶被迫一同向十殿阎王报道(注:其实那时还没有阎罗王的概念)。

贫贱之家的人想按照儒家礼仪办丧事,几乎要倾家荡产。而王公贵族虽然花得起这个钱,但这笔费用还是要以赋税的形式转嫁到贫苦大众的头上。课我们重税就算了,拿了钱不好好改善活人的生活,反而都花在死人身上,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厚葬就是把许多的财富埋没在棺材里。人民起早贪黑创造的财富,就这样用来满足权贵的虚华礼仪,便宜了那些发丘摸金的盗墓贼。被盗墓也是活该,谁叫他把宝贝带进棺材来着。

再说久丧,太不人性化了。披麻戴孝哭,住破屋,睡草垫,枕土块,少穿衣,饿肚皮,搞得自己面黄肌瘦头昏眼花。士阶层以上的人服丧,还要人扶着才能站起来,拄着拐才能走路。三年呐,整整三年都要保持这种生活状态。如果王公贵族实行三年丧礼,那政府三年就光收税不干事了。如果士农工商都服丧三年,那大家都不用生产了。都去服丧,没人工作,食物从哪来?衣服从哪来?生活用品从哪来?

墨翟虽然信鬼神,但鬼神也不会让这些东西从天上掉下来。服丧三年影响人们正常的婚姻生活,尿布钱倒是省下了,但人口负增长终究不是好事。厚葬久丧,浪费财物,影响本职工作,扰乱日常生活,这样想治理好国家,没门!

上古圣王早有规定:“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则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圣王的意思是:死后丧事简办,哀悼不用太久,人要化悲愤为力量,继续往前走,好好生产生活最重要。所以,墨子的结论是厚葬久丧对解决“三患”毫无益处,搞节葬才是利国利民。

孔子和墨子谁有理?

都有一定道理。墨子不是反对孝道,只是反对厚葬久丧这种表现孝道的形式。孔子不是不知道久丧会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但他认为德治社会以德为先,维护礼仪教化更重要。

礼治体制是否真正惠及大众,是否能保证社会良性循环?显然,不能。周礼乐这么烦琐,费时费钱,讲究特多,不经过系统教育是做不到的。孔夫子还要四处拜师问礼,何况普通人呢?

由于礼乐内容繁琐庞杂,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高层制定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不过,站在周公的角度看,“礼不下庶人”有减轻平民负担的意图。正如墨子指出的那样,普通百姓整天忙于生产工作,没那么多闲工夫学礼,而且也没那么多钱采办礼仪所需的各种物事。这就是“礼不下庶人”的根本原因。

礼乐文明虽然很华美,但能够享受这种美好的只有贵族。周公主张“德主刑辅”,礼制是第一位的社会规范。但礼不下庶人,使得广大民众与上层贵族的分化越来越厉害。孔子是站在大夫的视角来谈礼乐文明的好处,墨子是从庶人的立场批礼乐文明的坏处。两人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相去甚远。

孔子祖上是宋国卿大夫孔防叔,到他这一代刚好家道中落。墨子的祖先有大禹的老师墨如,商代孤竹君,宋国公子三种说法,不过他早已和姜太公一样沦为底层草根。孔子虽是布衣士人,却怀着一颗正统贵族的心。墨子虽然做过宋国大夫,但他是先秦诸子中平民立场最坚定的一个。于是乎,孔子推崇郁郁乎文哉的周公礼乐。他要全面复古,让天下回归和谐的德治社会。但在鲁国行得通的东西,未必能推广到全天下。况且,就算鲁国坚持恢复周礼一百年不动摇,也不能逃脱太公神预言的诅咒。

《史记》里有段话对夏商周政治做了总评:“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史记·高祖本纪》)

按照这个三王之道循环论,周政尚文(礼仪),弊端是人们浮于形式而内心不诚恳,应当用崇尚忠朴的夏政来拯救。若是以这套理论来评判,“背周道而用夏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孔子用恢复周礼的办法,来解决周礼带来的社会积弊,等于是以火救火。墨子并没有脱离“王道”,反而从客观上切合了“救僿莫若以忠”的路径。因此,他能成功掀起新的时代浪潮,也就不足为奇了。

节葬厚葬只是“夏政”与“周道”的一个分歧。墨子在批驳儒家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思想体系。儒家主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墨子就来了个“非命”。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墨子则高调宣扬“明鬼”。

儒家对世卿世禄虽有不满,但其改良方案只是替换掉道德败坏的贵族,让仁义君子享受世卿世禄待遇;墨家则强排太公望尊贤上功的用人思想,提出了“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者则举之,无能者则下之”的尚贤政治主张(包括天子在内的所有官员都要选举贤能)。

儒家采纳周公的礼乐刑政模式,以礼乐教化为主,刑政为辅;墨子则抛开礼乐,只用刑政,并根据“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的纲领,制定以“义”为核心的法仪。墨家还有尚同、天志、节用等理念,但最令人称道的是兼爱非攻的和平主义思想。

儒家说仁爱,从亲戚开始,是周公亲亲上恩思潮的延伸。墨家说兼爱,则是爱无等差,天下人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只爱自己不爱他人,老想着损人利己,为了利益打起来,于是社会就乱了。

他在《兼爱》篇里说道:“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诸侯纷争,弱肉强食,是违背兼爱的行为。墨子把这种恃强凌弱的兼并战争称之为“攻”。他毕生致力于“非攻”,率领弟子们奔走列国,制止大国侵略小国的军事行动。孔子周游列国,一边讲学一边求仕。虽然遭遇过困顿,但也常被列国君主奉为座上宾。墨子实践自己的正义,则辛苦得多,也充满危险。

公输班发明的新式武器——云梯,楚王想拿宋国开练。墨子得知后,一面派禽滑厘率领三百弟子帮助宋国布防,一面心急火燎地从齐国赶到楚国。走了十天十夜,才进到楚国郢都。他通过模拟军事演习与辩论,制止了这场战争。他返程路过宋国时,天降大雨,想招呼人家避避雨。结果那家宋人很小气,不让他躲。

兵圣孙武说:最善于打仗的人,无智名,无勇功。墨子救宋而不被宋人所知,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墨家弟子是个高风险行业,救宋这回是有惊无险。有一批在楚国的墨者为了坚守信念全部战死。在那个乱世,死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要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地为信仰而死,真的很难很难。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却做到了,而且墨家就是在这种血与火的奋争中,成为世人震撼的百年显学。

墨子的老朋友曾劝他:“当今天下人都不行义,只有你为正义栉风沐雨,你不如停下来算了。”

墨子却回答:“比方说你有十个儿子,只有一个种粮食,其他九个都闲着。吃饭的人多耕种的人少,干活的那个人就不能不更加努力去做了。不然大家都得饿死。现在天下人不做义举,你应该勉励我呀,干嘛要阻止呢?”

这就是墨子的逻辑。呜呼,这个世界永远是被人嘲笑的老黄牛支撑大局。

尽管他说自己继承了圣王夏禹苦行救世的精神,但在很多王公贵族看来,他干的都是地位低贱的人才做的事。墨家节用,吃穿简朴得过分。他们多以兽皮粗布为衣,穿着木屐草鞋,不分昼夜地救急救难,以自苦为准则。连安贫乐道的庄子也说:墨子的学说是成立的,但太不爱惜自己,违反天下人的常情和心愿;生前很辛苦,死后却只得薄葬,这也太苛刻了。

然而墨子却说:从前大禹治水,亲自操铲劳作,导百川入海,连小腿汗毛都磨光了,还落下了残疾,风里来雨里去,这才安定了天下。禹是大圣人,为了天下还如此劳苦。我们墨者辛苦点又算啥?

庄子发出感慨:墨子的出发点是正义的,但做法不见得正确。尽管如此,墨子是真心爱天下的,哪怕辛苦得形如枯槁,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真是个了不起的才士!

墨子是草根之王,他创立的墨家学派是当时唯一一个能搞发明能战斗的民间团体。墨家守城术成为兵技巧的典范。也许,说他是草根之圣更合适。诸子百家各领风骚,但始终坚持人民本位的,唯有墨家一派。

墨家的十大主张,无不是围绕着草根平民的切身利益展开的。姜太公、管仲等前辈草根伟人,都没有墨子那么彻底的草根立场。因此,当孔子努力恢复华丽的周公之道时,墨子彻底抛弃了礼乐文明,采用了最贴近平民的夏禹之政。

其实,墨子与孔子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两人都是学派创始者,都有从政经历,都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七大圣人推崇备至,都致力于让天下重返和谐社会。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都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的教育事业。两人教授的学问相异,推广民办教育的行为却相同。因为孔墨宗师是知行合一的圣贤,用教育改变世人命运,是他们殊途同归的梦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54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0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8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9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85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07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45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9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1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4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41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72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6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4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58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