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保证在他们的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困难的时刻。回望百年,从第一批青年学子高呼“奋斗至死,把青岛还给我”,走上街头,一代又一代具有中国血统的青年,注定要与困难抗争,与“强风”抗衡。
一阵强风起了,带着信念朝相反的方向迈步。即使傻瓜也知道逆风比顺风容易得多。但是,为什么面对北洋政府的胁迫和诱惑,面对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流血牺牲,却不肯坐上勾结的“便车”呢?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五四运动的青年们怀着爱国的感情,喊出了响亮而激昂的“回归祖国”口号;因为用文学造福世界,“新文化运动”的青年们写下了“解放思想”的座右铭;为了实现伟大复兴,无数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建设了一个没有山岳压迫的新中国。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并未消散。在每一个面临挑战的城市,武汉、吉林、上海等,都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放弃了相对安全的“后方”,或成为“与敌人作战”的“大白”,或成为忙碌的红色志愿者,或成为夜不继日坚持对抗“强风”的深蓝色先锋。为什么?如果人人都顺顺风走,青年怎么能叫青年,一个民族怎么能产生英雄。
大风在吹,带着勇气,双臂有力地迎着风。莫言在与自己分享祖父面对大风的经历时是这样描述的:“我看到祖父双手抓住车把,他的背像弓一样伸展,他的腿颤抖着,他的夹克被风撕裂了,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膀上。我的祖父与强风搏斗,汽车无法前进,但它也没有后退一步。”路很长,旅程越来越近。逆风前行最大的困难,不是大风的压力,而是内心的怯懦。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红船上的13位爱国青年,在那个狂风暴雨的年代,毅然选择了一条开辟世界的伟大道路。在此后的岁月里,面对重重困难,有的为“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因怯懦投敌,有的鼓足勇气取得胜利。最近,《Lone Brave》这首歌频频走红,或许是受到电竞技流量元素的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歌词中穿透黑暗、对抗强风的勇气引起了无数听众的共鸣,就像冒着浓浓的黑烟的消防员,也像冒着严寒风雪的边防警卫。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一百年后,中国永远不会缺少充满勇气的年轻人,不管风有多大。为什么?如果他们都是懦弱的,年轻人怎么可能有活力,一个民族怎么可能有脊梁。
大风停了,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填满了对抗潮水的斗志。风来的时候,爷爷没有躲闪。虽然风只吹走了我们车里的一棵草,但我们的车还在那里。我们就像被钉在大坝上一样,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赢了。这是莫言对这次风停后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奋斗至今的力量源泉。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阳光明媚,更不可能永远面对狂风。如何在挑战之后继续奋斗,也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