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毕业后,我收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然而我却开心不起来。
这一天,我抱着刮奖的心情,躺在床上刷邮箱,收到了工资条的通知,终于要发工资了!打开邮箱,右下角显示 5609.3. 开心,纪念一下。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妈时,她给我的反应却是无语,没有任何回应,就像一坨话砸在了棉花上,毫无声响。没有鼓励,没有点赞,甚至没有关心——问我辛不辛苦,累不累。顿时,我觉得这几个数字仿佛在嘲笑我,刺痛了我的眼睛。
原来,老妈并不认可我的成果。在她看来,本本分分做一名普通老师就已经很好了,从事什么线上教育啊。她认为不和人沟通的工作不叫工作(做这行怎么会没有沟通呢?)。
无奈,我草草结束了与她的对话,她那边还要哄姐的孩子,根本没时间与我深入交流。久违的一次电话,就这么不了了之。
原来,老妈的重心不在我身上!
02
我跟别人讲,离家久了,却从未有过想家的时候,也很好奇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他说:“那是因为你对家没有牵挂。”
大概是这样吧。回想自己从上大学开始,到现在,给家里打电话的次数可以说是很少了,尤其在研究生阶段,通常没什么事情,是不会往家里打电话的。再加上在校时,除了父母帮忙交了一年学费后,其他费用全部自理,所以几乎没问家里要过生活费。相反,偶尔会给小弟一些生活费,于情于理应该帮助。
也许是自己“野”惯了。追忆过去,高中时,家离学校并不是很远,但我却选择住校。住校能给我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我可以和舍友开心地聊天玩耍,但在家,却带给不了我这些精神上的东西。
高二,因为离家太近,所以不得不跑校。那年,我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洗脸刷牙后直接去学校,和住校生一起上早读吃早饭。每周六休息放假,我选择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学习,晚上“迫不得已”时才回家,第二天中午吃完饭便去了学校。
那时,我是不愿意回家的,因为一回家就有争吵(小弟非要看电视,我怒关,关了就开始吵架,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事),一回家就觉得很拥挤。那时还在租房,房子不大,只容下家里人睡觉。妈妈陪着小弟,从初中到高中,小弟在哪里上学,我们全家就搬去哪里生活。日子过得艰辛,倒也充实,妈妈练就了一番做饭的拿手本领和跑功。想想也非常不容易。
03
我给家里买过很多小物件,记得有一次妈妈说想买榨汁机,我二话没说,立即也在某宝淘了一个,还有其他东西。那个寒假,我回到家,发现老妈收到快递后,并没有拆分,她把我买的所有东西都堆放在一面墙的位置,一动不动。好吧,老妈连看得欲望都没有,我买的这些有什么价值呢?我只好自己拆,自己看。
也许老妈只是说说而已,我便当真了。我猜她心里是开心的,只是不愿表达爱,但愿是这样吧。
老爸偶尔让我给他买一些家电零件,想必这是联系我的唯一方式吧,他的不擅言谈,总会让我有种失落感。
0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我衡量过这句话的重要性,也是时候尽孝了!
如果尽孝的主要方式是陪伴,抱歉,我很难做到。我会想家,想念家中的每个成员,愿他们在平淡的日子中过得轻松而愉悦。
不管在什么时候,家永远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温馨的港湾。想家,是我们每一个游子最基本的思想活动,如果有一天我们连家都不会想了,我们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