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的学校特意设置了每周三为无作业日,严格要求老师们当天不得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得到放松和休息。可是,每每到了周三放学时分,不少孩子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问起来才知道:无作业日他们比有作业日还累,因为无作业,父母不放心,早早地就报好了各类辅导培训班,什么写作啊,奥数啊,英语啊,林林总总,上好了辅导班,有的还要练习乐器,有的还要加做父母自行布置的作业……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身边,上至中学,下到小学、幼儿园,似乎每一个家长都那么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闲着了,没事干了,生怕跟别人家孩子的差距在无形中拉开了。以“我这是为你好”的名义,强行控制了孩子的时间,这还是真的爱吗?
时至今日,许多年轻的父母仍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父辈一样,把最多的教育当成了最好的教育,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是否真正接受。在这种贴身紧逼似的关爱下,孩子们的独处时间几乎没有了,时时深陷在“求知的泥潭”中。
为人父母者啊,你有未想过,一直剥夺孩子独处的时间,后果有多严重吗?
不会独处的孩子就不会独立。如果你没有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就不可能让孩子在独立中学会独立,不会独处的孩子不但缺少生活的独立性,更缺少思维的独立性,样样事情都只会依赖别人。只有大人不在场的“独处”,才能保证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否则总是被大人想法设法的“照料”笼罩着,永远不可能体验到独立的乐趣,习得独立的能力。
不会独处的孩子就不会创造。没有个性的大人我们见得太多了,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大人还要把他们的孩子也培养成没有个性的人。孩子的个性从哪里来?从动手尝试、安静思考中来,只有摆脱了种种限制和指导,“独特之美”才会呈现。否则大人总是把预定好的答案交到了孩子手里,孩子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还有什么独特性可言呢?
不会独处的孩子心理不会健康。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独处是正常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有时候,马不停蹄地学习和思考不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使孩子更加疲惫。相反,如果独处一会儿,却马上可以缓解。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是需要定期留出时间释放的,就是单纯的放空,不要思考任何问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会独处的孩子很难学会专注。专注的做一件事,对现代人来说已经越来越难了,好多人常常会感觉到不知一天做了些什么,时间就哗哗地过去了,其实好多人虽有自律的想法,却极难实现,常常被来自于手机、电视、网络的碎片化信息所干扰。对孩子来说,真正的放空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哪怕只是发会儿呆,也是对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剂。心灵获得宝贵的放松与平静,倾听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也是孩子们形成有效专注力的来源。
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在其著作《七堂极简物理课》开篇即有这样一段话:“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曾度过一年无所事事的时光。很可惜,现在很多青少年的父母常常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年轻的父母们,别再用过剩的控制欲干扰你的小爱因斯坦了,请允许他们有时无所谓正事可干——让他们有时间仰望天空、细数云朵、观察蚂蚁、嗅嗅野花……留白方能天地宽,你舍得给孩子的生命里留白,孩子的生命疆域必将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