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熟地黄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药效良好。传统认为质量好的熟地黄有“黑如漆,甜如饴”的特征。
因为六味地黄丸的广泛运用,熟地黄这味药也受到很大的关注。
熟地黄是生地黄经过一系列炮制得到的。
对于熟地黄炮制的方法,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
✎ 明代《救荒本草》,提到熟地黄的炮制需要蒸晒九次。
✎ 清代后多推崇熟地黄须要九蒸九晒,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 但是也有人说,古人说的“九”实为一个虚数,根本不需要蒸晒九次。
总之是议论纷纷。
然而九蒸九晒的熟地黄在现实中真的可能做到吗?
其实,只要达到古人描述的性状“黑如漆,甜如饴”就能达到药效和实际操作的有效化了,真的没有必要一味追求“九”这个数字。
▲ 机器蒸制一次的熟地黄
蒸制地黄,主要是为了增加地黄的温性,使其可以用于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等虚热证。
随着工艺的改进,只需长时间的蒸制一次就能使熟地黄达到内里和表面黑色带有光泽,味甜的状态,这种熟地黄晒干后黏性也较强。
熟地黄的炮制变迁
✎ 地黄,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只做鲜用。后逐渐出现干地黄(现为生地黄)和熟地黄。
✎ 熟地黄,早在唐代时期就有相关用法。
《本草衍义》云:“生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以蒸曝之法制得......”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到,熟地黄“古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黑熟,蒸三、五遍亦得。”可见早在唐代之前就有九蒸九晒的做法了。
✎ 明确的九蒸九晒的说法,在明代时期的《救荒本草》中可见。
✎ 从清代时期开始,大家都多推崇九蒸九晒的炮制方法。
清代《成方切用》记载的八味丸方中熟地黄加工方法为:“水洗去砂土,柳木甑锅上蒸一日,晒干,再蒸再晒,九次为度。”
现代由于成本、人工、工艺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些变化,主要有两种方法。
✎ 将生地黄用酒拌后,火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干燥得到。
✎ 将生地黄直接蒸至断面显黑润,晒至八成干后切厚片,干燥得到。
两种方法都需要将地黄蒸煮至断面乌黑色,一般需要蒸一到两次,晒干后的熟地黄柔软、黏性强、味甜。
▲ 优质熟地黄
国家标准的尴尬
看了上文,不少医生会感叹现代工艺的粗糙,这完全是在制造无疗效的中药啊。
除去一些人为因素,我们从现实基础上来探究市场上为什么没有九蒸九制的熟地黄。(其实某宝上还是有所谓的九蒸九制的,大家且买且珍惜吧。)
首先,中药房的中药都是从规范生产的中药饮片厂中来的。为了保证饮片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主要从外观性状上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方面进行质量把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按传统的炮制方法蒸制的熟地黄,确实达到了古书中“黑如漆,甜如饴”的状态。
但是国家要求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这个成分不得小于0.02%,达到“断面黑如漆”的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但是只稍加蒸制的黄心地黄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就高。
达到性状上的断面乌黑有光泽的状态,毛蕊花糖苷含量就达不到标准。含量达到标准的地黄,往往性状上是不合格的。但两项要求一项不合格就无法出售。
所以,生产企业为了提供合格的中药饮片,有的就只蒸一次,不蒸透,然后取出晒干(实际现状就是这样,一蒸一晒都无法做到)。这样的地黄只有表面呈黑色,内部依然呈黄色。生产者就把中心的黄色部分削去,出售已经蒸透的黑色部分。
▲ 未蒸透的黄心地黄
也有的将生地在火上稍作蒸煮,不蒸透,关火,在蒸炉上焖至中心也呈黑色。这样就可以满足含量和性状都合格,反正大家为了达到国家标准也是费尽了心思啊。
▲ 正在蒸笼上焖制的地黄
故目前市场上的熟地黄多只经过一次蒸制,稍稍蒸制,干燥得到的。不是不想给大家好药……
市场化的需求
熟地黄传统的炮制方法,一般有两种,清蒸或者加辅料蒸。
如果完全按照蒸制九次的做法,以人工进行蒸制,然后日光晒干,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完成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现代工艺设备利用高温进行蒸,然后烘干,九次也差不多要九天。
▲ 蒸制中的地黄
对于一个高速运转的企业来说,这个时间实在太长了。这也就大大降低了九蒸九制实现的可能性。
再者,古代炮制地黄,多用黄酒拌后再蒸制。从成本上来说,一千克的生地需要0.3~0.5千克左右的黄酒,辅料的价格都比地黄贵......
熟地黄性比较滋腻,有的会加陈皮或砂仁与地黄同煮,减少其滋腻性,更好的补血益精。
砂仁、陈皮由于品种问题价格也相差比较大,比如广陈皮和其他的陈皮价格相差好几百倍,道地产区的砂仁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这都进一步增加熟地黄炮制的成本。但是,没有好的辅料也是无法炮制出好中药的,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另一个现实问题。
传统炮制熟地黄所需时间和成本让其不再适用于市场。而且,现代发展方向也是偏于更加简便化,尽量使药效和效益都达到最大化,二者舍一都是不合理的。
古人蒸九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药效,现在不再蒸制九次也是从实际操作的适用性上考虑的。工艺的改进,使其不需要蒸九次也可以达到想要的药效。
现代炮制熟地黄达到“黑如漆,甜如饴”的状态就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现代工艺只蒸一次的药效到底如何,还尚无定论。欢迎各位医生朋友们多多留言讨论啊。
只要用道地的原材料、好的炮制辅料、适宜的炮制方法,就能得到好的熟地黄。
日韩爆卖的“汉方药”竟然不是中国产的,简直就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好好的国粹却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老祖宗留下东西是希望我们传承和精进的,而不是让我们固守不前。
最后,希望大家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喜大普奔,奔走相告~~
陈泽荣老师,拟全球范围内招收100名学生(每期10名,第7-10期,拟将于2019年1月起连续进行),传授毕生学医心法,欢迎宅心仁厚的有缘人虔诚求学!求学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① “治病救人,不求名利”的人文情怀;
② 中、西医高等院校本科毕业;
③ 已获得执业医师证,医院2年以上临床经验,不限分科。
与中医有特殊渊源的人,可不受上述②、③项条件的限制。
一经录取,学费及住宿费全免,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来回交通费补贴。求学者请将求学信发到邮箱:100113099@qq.com。未录取的学员,恕不回函!
更多中医药科普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真源本记】(shouyizhenyuan)
审核 | 姚sir 灵猫法师 老王
编辑 | 甘草赛过甜菊叶 酒制吴茱萸 半夏有毒 萱草
图片| 杜亮老师 网络(侵删)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真源本记】后台
具体用药一定请谨遵医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