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有芷兮澧有兰” ——屈原
本次征文以《食趣》为题目,历时一个月,共收到稿件二十余份,由八年7班刘小可同学搜集整理,由八(2)语文备课组郝洋老师、邢阳老师、杨忠老师、陈丹老师以及 八(2)精英班全体同学担任评委,最后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食 趣
二等奖 八年10班 杨爽
要谈人类文明流传至今,除了文化,便也不得不谈下“美食”。不必奢华贵重的食材,不必繁琐刻板的工序;简简单单做成的家常菜,便自有风味,更不必言那许多了。而我——打小就与美食有着不解之缘。
我五岁生日时,奶奶为我炖红烧肉,我就在一边看着柴火熊熊燃烧。滚烫的锅盖一掀起,夹杂着浓郁香味的水蒸气却冲着我的胳膊扑来。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是反射弧的作用还是我的大脑潜意识的作用,在那不到1秒的时间内,五岁的我居然顺利地躲开了。躲开先不说,我还恰巧打翻了放在旁边预备饮用的黄酒,辛辣的液体成为一道完美的弧线,淋在了刚刚开盖的红烧肉上。
紧接着,我就跑了出去。当开饭时,端上来的已然不是一碗红烧肉,而是自宋朝时发明的——“东坡肉”。我惊讶极了,误以为自己变了个魔术,高兴了好半天,连饭也没怎么动筷,只是捧着那碗肉吃个不停。最后实在吃不下了,我还捧着那碗东坡肉不再撒手。奶奶说,当时的我脸鼓得像个包子一样,还不停在往嘴里塞,像只小猪羔。
过两年,我就上了小学。为了庆祝我期末考试取得的佳绩,母亲特意为我举办了一场“烧烤晚会”,材料自己买,炭火也自己烧,而地点就在洋溢着温暖的光的房子的外面,那冰天雪地之中。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笨拙地在火炉旁边跳着,睫毛上已经镀上薄薄一层霜,瑟瑟地“吸溜”个不停。
天边繁星点点,月亮很像一只圆圆的盘子,马上就要放上那香喷喷的烤串呐!而那边的情况如何呢?我看到,烤串还架在火光闪闪的炉子上,我都快冻僵了,它却无动于衷!也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我缴械投降的前一秒,烤串终于好了。自己家的烧烤和外面的差了很多,鸡翅的皮是有些糊而脆的,肉却很香,色泽看不清——但那一定是我所看到最美丽的颜色吧。
转眼,就五年级了。那年夏天,我和同学一起去公园野餐,带的是面包和糖果,以及自家做的紫菜包饭。景色的美不必说,美食游戏才是重头戏。我们几个从包里拿出糖果,轮流进行“撒礼物”,谁抢到的多,糖果就归谁所有啦!听到规则,馋劲就上来了——我觉得我已经好几年没这么认真过了,就连蚂蚁都能被我的视线烤焦。“预备——撒!”我急忙伸出手去抓,却有一双黝黑的手比我先到达了糖果边,一溜烟,糖就不见了。我赶紧转向另一颗糖,可没有一颗糖肯光顾我的手里!一场下来,一颗糖也没抓到。我特别气馁。
下一个游戏,是“吃面包”:所有人都狼吞虎咽,面目狰狞,好似百年没吃饭的饿狼。我边吃边想:从今往后,面包可能就变成使我反胃的食物之一了。最后,是分享紫菜包饭。若没记错,紫菜包饭和寿司不同,是起源于韩国的;当然做法也十分简单。可惜的是,我们都吃面包吃得太饱了……早就没有胃口好好享受真正的美食;但最重要的是那蕴含其中的友谊。
或许,食就趣在“清欢”中,又或许趣在“浓郁”中。但我认为,美食之所以能够生趣,是因为它包含在了生活的趣中,并给予生活画龙点睛之笔。“民以食为天”早就不是因为吃不吃得饱,而是美食带给人们的“精神慰藉”。闻一闻,飘散万古愁!惟生活的苦中作乐,与美食——不可辜负。
食趣
二等奖 8年12班 潘旭升
捻一段旧时无忧的时光,忆一地温柔,总有那么一段回忆偷偷揽入脑海,扎根于心田,不经意间想起,嘴角总会上扬,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美食,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山珍海味,倘若你知道何为我心中的美食,也许你会乍舌,但它绝对是我童年记忆的葡萄藤下最饱满的一颗。
最盼望的就是寒假去姥姥家,姥姥的家隐藏在大山深处,虽比不上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绝对可以算得上我记忆深处那个仙境。每次快到姥姥家的时候,远远就看见两位老人在门口翘首期盼,只要见到我们的车开过来,就一路小跑地迎接我们,像两只左右摇晃的企鹅,虽步履蹒跚,但却想要一下子飞到我们身边,我下车一个箭步扑到姥姥怀里,拥抱着姥姥,就像拥抱了整个世界。
到姥姥家当然离不开美食,尽管外边冰天雪地,我们屋里却忙地热气腾腾,一桌子的大鱼大肉我无心顾及,最喜欢姥姥的拿手好戏,包粘豆包!一盆粘米面,一盆红豆沙,姥姥坐在中间,就像要上战场的老将军开始排兵布阵,抠起一块面团,轻轻一揉,两手掌心用力一按,再用大拇指撵出一个小坑,右手舀起一小勺豆沙,按到小坑里,双手合十,然后顺势按压面团,不一会,就象变魔术一样,平底圆顶的粘豆包就诞生了,坐在苏子叶上,犹如乘轻舟远行的游客,逍遥自在,可当铺满整整一帘子的时候,就又像一组要接受检阅的仪仗队,整齐,有序!
接下来姥爷小心地把帘子放在锅里,炉罩里的火舌时而舔着锅底,时而吐出罩外,好像挑逗着他家的小贵宾,我开心极了,我端着碗,守在锅旁,尽力咽着口水,生怕馋虫会钻出来一样。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我却像等了一个世纪,终于,姥爷掀起锅盖,一阵祥云翻滚,整整一大锅油光铮亮的粘豆包就蒸好了,姥爷铲出一个放在我的碗里,幸福地看着我说,馋猫快吃吧,别烫着!
看着碗里的豆包就就像刚剥了皮的蛋清,不忍心下口,可实在抗拒不了它们诱惑,冒着被烫的风险,一口咬下去,哈着气,闭上眼,那种棉柔,那种香甜,只有亲自品尝才能感受到啊!正陶醉其中,姥爷开始配“诗”啦,“金馍馍,银馍馍,不如姥姥的粘馍馍!”,“臭小子,多吃几个,粘住嘴,免得外边冷,一会儿出去玩,冻掉你的大下巴”!此刻,窗外暮色暗淡,残阳如血,一抹霞光掩映在姥爷的脸上,满额的汗珠,晶莹剔透,光芒四射。他那幸福满足的眼神,那刻满皱纹的脸,那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白发,构成一幅极美的图画!
吃饱了,姥爷忘记了疲惫,和我一起滚雪球,推开门,我惊呆了,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的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第看,你会发现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象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一样,如醉如痴!我和姥爷嬉笑,打闹,满身满脸的雪无暇顾及,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疲惫,尽情享受着这份喜悦!我们依偎着雪球旁,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用力吮吸着姥姥家的味道,香甜,温馨,唯美! 岁月倥偬,纯真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只有姥姥那充满爱意的美食,姥爷那富有情趣的调侃,还有这与世无争的家,成了我们全家人心中永不西落的暖阳!
食趣
一等奖 8年12班 苏嘉宁
童年是一杯香醇浓郁的咖啡,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是一篇经久不衰的文章。在这车水马龙的世间,将童年的“西瓜”一点点取出,细细品味,品味食物背后的乐趣。
小时候的夏天,高挂的太阳晒得人都快熟了。在最热的中午,尽管在风扇的吹动下,我还是满头大汗。于是在我的不断恳求下,拿着奶奶的给的10元钱,我急忙奔出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在回来的路上,我把大西瓜当作宝贝似的,抱在怀里怕掉了,捧在心口怕滑落了,只得顶在头上,两只手支撑着西瓜的两侧,头垂得低低的,腰弯得深深的,三步一停,两步一歇,尽管很不舒服,但为了我的西瓜,也只得颤颤巍巍、惶惶恐恐,活似个进贡的使臣。如此情景,顶回家来,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顶回家的热西瓜不足以平静我燥热的心,得放在冰箱里冰镇一段时间,到了傍晚吃才更凉爽。西瓜冰镇的这段时间,我这个吃货自然是心痒难耐,三五分钟打开冰箱门看看绿玉般的西瓜,口水不由得“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但奶奶说了,吃了没冰好的西瓜,会因为西瓜表面的热气,越吃越热的!没有办法,只得像个猴子似的,紧盯着西瓜,一边想象西瓜的甜美,一边期盼着傍晚早日到来。
古有望梅止渴,我这应该叫“望瓜止馋”吧。好不容易熬到了傍晚,姐姐拿起水果刀开始切瓜了,我瞪大眼睛一直站在她身边,姐姐问:“你为什么站在我身边啊?”
我忙答到:“老师说了,要观察生活,我这是在观察如何切瓜。”说得好听,其实我是怕姐姐偷吃,看着她,万一她偷吃多了点,赖给我怎么办?
切好的瓜摆在盘中,绿色的瓜皮上站着红色的瓜肉,丝丝白色的雾气飘浮上方,一种水气的湿润和瓜肉的甘甜交织在一起,吸引着馋虫,再衬上青花瓷盘,还没开始吃,就似一幅画了。“叶碧藤青果硕圆,瓤沙红脆噬甘甜”正是这般景象。
刚端上桌,我一马当先,抢了最大的一个,同时说道:“冰镇过的东西,直接吃的话,对肠胃不好,我得替你们试吃,以个人的健康换全体的健康,不用感谢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一边铁骨铮铮,大义凛然,一边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奶奶见了,轻拍我的后脑勺,嗔怪道:“馋猫,知不知道西瓜吃多了,西瓜籽会在肚子里发芽,长出西瓜来的!”听了,并不感到害怕,反而觉得,这块我吃下去的西瓜有好多籽,那岂不是能结出好多西瓜来,那样吃西瓜就不用再出去买了,吃不掉的可以卖掉,那我岂不就发财了!
长大了,再吃西瓜时,之前的种种仿佛成了过眼云烟,也不喜争抢了,家人常拿着一块大的西瓜,笑说,你吃。往往莞尔一笑,说:“你吃吧。”也常将整盘的西瓜一块块地递给家人,最大的给爷爷奶奶,最小的往往留给自己,轻咬一口瓜肉,看着坐在桌子四周的家人一边食瓜,一边谈笑风生。
一切的温馨,尽在此中。
以食物代表童年,以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凡的食物,充满了趣与爱。
我想,食与趣相合,呈现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吃,更是如何让意义深入生活的细节,使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回忆与品味。
第三届芷兰杯即将开启
题目:《这个季节》
要求:原创,记叙文,上交纸质版,800字左右。
截止时间:2020年11月30日前
投稿方式:上交给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八年7班张静涵同学处
“沅有芷兮澧有兰”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