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京剧的那些事儿——《京剧趣谈》
京剧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响当当的国粹,已有大约150年的历史,分布上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你知道京剧是怎么形成的吗?
一、国粹京剧的诞生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岁了。为了给皇帝庆贺寿辰,“承办皇会”的官员把一个产自安徽、以唱二黄调为主的戏班带到北京,它就是三庆班。后来,还有不少产自安徽的戏班陆续来到北京,嘉庆八年(1803年)和春班进入北京后,俗称的“四大徽班”终于聚首,它们是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历史上称为“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意义重大。“四大徽班”进京后,吸收秦腔、汉调、弋阳等唱腔,融入京味的语言,同时还继承部分昆剧曲目,经过五六十年的博采众长、融会发展,终于形成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所以,京剧是徽班进京兼收并蓄、融合发展的成果。
“京剧”这个名字是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产生的。在这之前,“京剧”被称为“皮黄(簧)戏”,这是因为京剧以西皮腔、二黄腔作为主要的演唱曲调。其实,当时还有很多的声腔剧种以西皮腔、二黄腔作为演唱曲调,京剧之所以能和它们区分开来,还因为它广泛吸收其他曲调作为辅助,并改进了西皮腔、二黄腔。
京剧抑扬顿挫,浓墨重彩,唱念做打,文武兼备,深受人们喜爱,从北京地区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产生了一部部经典传统曲目,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华艺术瑰宝。
二、令人眼花缭乱的京剧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一曲《说唱脸谱》歌,让我们在眼花缭乱的京剧脸谱中,记住了主要的几个脸谱。不专门研究脸谱的人,欣赏很多年京剧也未必能记得住花样繁多的脸谱。其实,京剧的脸谱也有规律可循。简单来说,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人们从脸谱的主色调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他的脸谱是白色的。因为在很多文学戏曲作品中,曹操虽然足智多谋,建立了一番丰功伟绩,但也被描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人。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在刺杀董卓未遂后,逃亡到父亲的结义弟兄吕伯奢家里。夜晚,吕伯奢家人磨刀霍霍,准备杀头猪来款待曹操。可是多疑的曹操却以为他的家人要杀害自己,于是拿起刀一连杀死吕家八口人。后来他搜查厨房,看到柱子上绑着一头待杀的猪,才明白自己错杀了好人。事已至此,曹操只能赶快骑马逃跑,可还没跑出几里地就遇见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他害怕吕伯奢回家后发现自己的恶行,就挥剑砍倒吕伯奢,还对身边的陈宫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了曹操自私、狠心的一面。白色脸谱代表奸诈邪恶、自私多疑的小人,因此常用在与曹操性格类似的人物上。
刘备的三弟张飞为什么是黑脸呢?因为黑色代表刚毅无私、直爽勇猛,张飞就是这样的人。有一次,大哥刘备来到安喜县做官,当地的督邮因为刘备没有贿赂他就处处为难刘备,凡是为刘备求情的人都遭到督邮的鞭打。张飞知道后,气得直冲入堂内,抓住督邮拖到门外,把他绑在柱子上鞭打,直到刘备赶来劝说,张飞才放了他。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能看出张飞是一个正直、勇敢的人。
刘备的二弟关羽为什么是红脸,而不是黑脸呢?因为他和张飞性格不同,张飞耿直勇猛但粗犷,关羽赤胆忠心而智慧。红色一般用来表示忠心耿耿、英勇正直的人。如果你听过“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你就会了解关羽的为人。他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儿,被曹操围困在一座山上。曹操把关羽带回营地,用美女、金银财宝诱惑他都没有成功,但当他送给关羽吕布的赤兔马时,关羽再三拜谢曹操,因为他觉得只要自己拥有这匹千里马就能早日找到大哥刘备了。最后,曹操还是没能挽留住关羽,关羽一路闯过暗杀、火烧、中箭的重重险境,终于与大哥刘备团圆。
典韦是曹操身边的一员猛将,他曾三次救护曹操,典韦死后,曹操说:“唯有典韦,我最心痛。”可想典韦也是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人,为什么他的脸谱是黄色的呢?因为典韦勇猛却剽悍,忠诚却暴躁残忍,是一个有点矛盾的人物。
蓝脸、绿脸一般表示莽撞、桀骜不驯的豪侠,如窦尔敦,他疾恶如仇,杀死欺负百姓的知县,劫去清政府的十万两官银救济百姓,是一位草莽英雄。
京剧还有金银色脸谱,这在神怪脸谱中比较常见,用来表示神仙鬼怪的神光普照、法力无边,如《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孙悟空等。
五颜六色的脸谱是不是很有趣,也很有内涵?学会看脸谱,不仅能快速了解戏曲曲目中人物的性格,也能从中享受到艺术之美。
三、趣说马鞭
从课文中我们得知,戏曲舞台上的马往往用一根马鞭来象征。演员挥动马鞭,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就能演出人物骑马的不同情况。这种“以鞭代马”的方法给演员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那么,京剧表演中有哪些使用马鞭的固定动作呢?
戏曲中的马鞭,通常分为“麻衣柄”和“金漆柄”两种,长度均约70厘米。马鞭的颜色通常与马的颜色一致,如项羽骑乌骓马,演员就使用黑色马鞭;唐僧骑白龙马,演员就用白色马鞭。如果你看到马鞭上扎了一个红绸彩球,就说明此马非同寻常,这是戏曲演员在用夸张的装饰吸引你的注意力呢。
在戏曲表演时,演员使用马鞭的动作是有标准、有规范的。例如,演员用马鞭表现“上马”时,要用右手按住马鞭,抬起左脚穿蹬,再跨右脚,用马鞭打马。其实这套动作和我们现实生活中骑马的动作很像,这说明戏曲中的马鞭动作没有脱离现实生活,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还有一个动作叫“跑马”,也叫“趟马”,包括越障碍、亮相、过水、上下山、马跳等动作。演员运用手中的马鞭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紧锣密鼓的节奏,表现出策马奔腾、驰骋疆场的英姿。
每当战争激烈,敌我之间杀得人仰马翻时,演员就要表演“陷马”,就是马儿筋疲力尽地趴在地上的样子。在《挑滑车》这部戏剧里,当铁滑车从山上疾驰而来,压得马儿抬不起身时,演员两腿劈成“一”字,在身体两侧连挥几下马鞭,表示策马疾驰,再“横执马鞭,做出三起三伏的勒马动作”,十分精彩形象。
戏曲舞台喜爱用马鞭象征马,是不是就从来没有真马在舞台上出现过呢?并不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在“南派美猴王”张翼鹏上演的《西游记》舞台上,出现过一匹真实的“白龙马”,那是舞台老板从马戏团租来的。许多观众抱着好奇的态度前来“围观”这匹马,那天的戏票大卖,老板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四、大师梅兰芳最好的一出戏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起“梅派”大师、名旦角梅兰芳,几乎是家喻户晓,他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让无数人沉醉。
梅兰芳是江苏泰州人,出生于北京,生长在梨园世家。他8岁开始学戏,11岁便登台演出。也许你觉得11岁就能登台、14岁就能正式参加演出的梅兰芳一定天赋异禀吧?其实他的艺术天赋完全来自勤奋刻苦、努力钻研。
小时候,梅兰芳视力不好,眼皮下垂,眼睛也缺乏神气。可是旦角在舞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这怎么办呢?他想到用鸽子来练眼神。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上天空后,他的眼睛就会随着鸽子的飞行转动。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他的眼睛不但不近视,还变得特别有神。老年时,梅兰芳登台演出,眼睛还是那样炯炯有神、神采奕奕。
梅兰芳不仅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还拥有强烈的爱国心。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梅兰芳因为声名远扬,受到日本人的监视。日本人要求梅兰芳为他们演出,但梅兰芳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坚决的态度,梅兰芳留起了胡须。因为他是旦角演员,留胡须就意味着他要退出江湖,不再登台演出。这段故事被称作“梅兰芳蓄须明志”。
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梅兰芳一家迁居香港,并将一笔高额收入存入香港的银行。后来,日军统治下的香港银行把这些钱冻结了。梅兰芳一家人回到上海,生计陷入困境,只能靠出卖古董、藏品维持生计。1942年,他和夫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以画画谋生。
绘画是梅兰芳的业余爱好,他跟齐白石、陈半丁等大家学过画,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画有自己的风格。他画了20多幅画,很快卖了出去,一家人的生计暂时无忧。为了增加收入,他打算办一个画展。然而消息传出去后,日伪汉奸跑到他的画展上来捣乱、破坏,故意在每幅画上粘贴“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送东京展览”的字条,气得梅兰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一幅幅图画。这件事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人们都称赞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有人说,梅兰芳一生唱得最好的戏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