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和一些远房亲戚接触了几天,发现了一个道理,就是即使到老也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不然你的生活除了家常里短就是鸡毛蒜皮,眼界、胸怀先不说,连脚下的路都看不清了。
七八十岁的老人接受新事物困难可以理解,毕竟各方面得素质都在下降。四五十岁中年人,是看着现代科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为什么大多数学习接纳的如此之慢,简单的步骤和原理怎么也记不住、不明白,真的是因为他们老了吗?
我认为,很简单,不思进取。又不是老年痴呆,动动脑子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大多数中年人长期处在一种生活模式下,每天的思考范围局限于工作和家庭,结果导致对于新事物的思考力下降,慢慢给自己定位在“这个我不会啊”的位置,完全丧失主动思考能力,跟老完全没有关系。谁也不会认为60岁的王健林会拉着王思聪问,“怎么发红包啊?”为什么四五十岁的你们经常这样问。
对于谁家发生了什么事记得可清楚,手机里某个功能按键就是记不住。是老,还是自我设限。
我相信很多中年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就是学不会。
还有一点原因来源于一些子女的过分担心,也可以叫做“溺爱”,尤其体现在女儿身上,她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该操心父母了。
我有个姐姐,像关怀女儿一样对待她妈,即使她妈妈才55岁。只要妈妈单独出门,就千叮咛万嘱咐,“别跟陌生人说话啊”,“别被坏人骗走了”。
这次她妈妈要从我这里回家,专门打电话来,“把她送到高铁站啊,她都不知道去哪取票,万一走丢了怎么办”,我就一步步照做,不想落下埋怨。
最可怕的是,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她妈已经形成了这种潜意识。我专门做了个小实验,跟她妈说,我就不去送你了,学校还有点事。一开始她没说什么,后来时不时说下,“上次是谁谁把我送过去,还帮我取的票”“我怕我不会取票,嗯…不过可以让别人帮我”,就这么简单的取票自己都从来没有试过。
当然,最后我肯定还是要送她去,不过取票的时侯我只是站在旁边看着。
父母的社会阅历比子女多几十年,真的不用为一点小事操他们的心,这不是保护一个婴幼儿,也不是惦记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一个年长的成年人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请掌控好自己的生活。现在才深刻的明白,为什么要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