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所有家长为之殚精竭虑的重中之重。造物主的神奇之处,就是创造了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孩子。现如今针对孩子的教育有太多的模板,至于选择哪一块就要根据自家孩子的个性特点去选择。
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都不能忽视未成年孩子是需要我们家长时刻监管的一类群体,且不可放任自流。
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年凄凉。
前几天看了一个情感类节目。男主人公是一个四十岁的未婚lowsir。说他low,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叫嚣着要实现王宝强第二的明星梦想,在北京混了二十多年。而这二十多年竟然靠老父亲每个月3000块的资助过生活。还苦哈哈的诉说着为了梦想他是如何不容易的在北京漂泊。
四十岁的人,没房、没车、没媳妇、没孩子听众都可以忍,漂了二十多年连自己的生活费都靠老父亲接济的人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谈梦想?纯粹是做梦!
父亲来栏目组求助的目的是希望卖掉自己的房子,断了儿子的退路,以此来逼迫儿子放弃自己所谓的明星梦想,切合实际的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父亲将孩子的错归结于自己的宠溺。和老婆离婚后给儿子找了后妈,对儿子心怀愧疚,所以对儿子很是溺爱。
面对父亲的包容,儿子非但没有更体谅父亲,反而增生怨恨,认为自己现在的一事无成完全是因为父母的离婚造成的。
即使在调节后期,父亲还是在表态:我不会不管你,卖房子的钱我会给你存着。而儿子反复强调的是:你把钱不给我,说是给我存,你到时候不给我怎么办?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要自立的念头。
看着镜头前的老父亲,快70的人了,还在为儿子的将来各种担心。儿子呢,非但不领情,也似乎没意识到他不可能靠父亲一辈子,仅仅依靠压榨父亲的这点退休金和房子是不可能混好自己的人生的。
父亲一直强调“养不教,父之过”,是他的错毁了孩子的前半生。看着年过古稀的老人如此无奈和无助使人心生怜悯。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没有他的娇惯,儿子也不可能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吃奶的巨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家长时刻对其关注,以便于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快速解决。放任孩子不良个性的发展,要你父母又有何用?关键时的临门一脚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一生。
豆豆在学前班那一年我和豆爸想让他学点业余爱好。于是跑遍全城的各个艺术机构,带他去看美术、街舞、民族舞、跆拳道、武术、钢琴……,结果他说一样也不喜欢,哪一样也不肯试学。
我想自己喜欢的才能称其为爱好,既然不喜欢就算了。
豆豆特懒,去公园散步都要我骑车子带他才肯去。然后我和豆爸商量给他报了武术班,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他能动起来。结果他一听就不愿意了,我和豆爸苦口婆心的劝说他试学一天后再做决定,但都无济于事。
最后我和豆爸一个抬胳膊一个抬腿把他扔到武术班,在儿子的大声哭喊和老师的耐心劝慰声中我们狠心的离开。
下午儿子高高兴兴的回来告诉我:妈妈去给我交报名费吧,我喜欢学武术。
后来儿子告诉我其实那次带他去看兴趣班,他喜欢钢琴和街舞。如果学了兴趣班,周末就不能去爷爷家玩了(爷爷家有很多小孩和他玩)。
至于这次去武术班还没接触就表示拒绝是因为他怕,单纯的因为害怕。我想他也许和我一样面对没尝试过的事情时会心生畏惧吧!
没有家长的临门一脚,孩子永远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3
同事燕姐的孩子是我们所有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全年级排名前三。
为此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燕姐,你家孩子真省心”。没想到燕姐回复:其实孩子都差不多,都有爱玩的本性,我家姑娘也不例外。如果盯得松了也爱开小差。
上段时间怕她联系我们不方便给她买了一部手机,每天睡觉前都要我们提醒她才肯睡。后来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下滑了不少名次。我一问她才知道,那段时间她在自己房间经常用手机玩游戏呢。好在求胜心强,这次成绩一下来,主动把手机上缴。
人都是有惰性的,不光孩子。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孩子学习的辛苦,同时也要时刻提醒她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你只有现在吃多点苦,才能够保证将来少受点苦。今天的努力,是为了将来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孩子在懒散时能给他临门一脚让他回归轨道。在人生失意之时给他拥抱,告诉他我们的爱永远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