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完完全全被这个书名吸引过来的。作者约翰.史崔勒基(John P. Strelecky),他是谁,我不知道。看他的一些书目列表,感觉主要是励志鸡汤文。
因此好奇的百度了一下,美国著名激励演说家,算是证明了我的猜测。之所以打开本书,也是因为它只有不到四万字的小册子,翻翻无妨。
读完这本书,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算什么题材?算小说嘛?
百度的定义小说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最近在听卓院长的文学课,里面提到老师自己理解是:小说=故事+意蕴。意蕴就是故事之外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传统的小说定义:
人物:我、咖啡馆的服务员、老板兼厨子、客人兼客串嘉宾。
情节:“我”因为烦躁,打算开车出门兜兜风。结果遇到了大堵车。随后放弃等待,调头走向一条陌生的路。本想操个近道,结果黑灯瞎火的迷了路。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看到远处有一点微光,一路开过来,期待是个服务区,到达后发现只是一家咖啡馆。
这家咖啡馆与众不同,一进入屋,菜单上就列出三个问题。
1)你/我为什么来这里?第一个问题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换主语。
2)你怕死亡吗?
3)你满足吗?
“我”就在这家咖啡馆通过与其中人物的对话,一层层的剥开探讨这些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环境:荒郊野外的一家咖啡馆
按照卓老师的小说定义:
故事:同上
意蕴: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读完后会有尝试自我剖析的想法,但是是否会让人有所改变呢?
通过各方的定义,我个人认为符合小说广义和狭义概念。只是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已,不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让人不断剖析自己的情绪。
回答完我自己第一个问题,在看看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个人的感受和收获如何。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演说家,如果从他口中听完这本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演说家必备神器就是感染力,音容笑貌中估计会让人有一种打了鸡血般的感觉。
同样的内容看书有是就会感觉过于平淡无味,也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激情。
我个人第一印象是感觉有些虚无缥缈。看到有评论说这是一本读完就会产生辞职冲动的一本书,这一条对我基本不适用。
做为一个全职妈妈,如果这也算一种大众承认的工作的话,不用看这本说,我天天都想辞职。
这本书是想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辩证思考,寻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个人并不认为回答这三个问题能解决多少问题,当然这也跟回答的程度不同有关。
但是我还是喜欢书中提出的某些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和其中几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1. 绿海龟的故事
这是咖啡馆里的服务生跟作者“我”聊天时提到的。
她有一次正在夏威夷海滩浮潜。那一天的体验棒极了,见到了一条身上有紫色斑点的鳗鱼和一只章鱼,这两种动物都是我第一次见。还见到了成千上万条鱼,五彩斑斓的,有明亮的荧光蓝,有最暗沉的深红,根本没法想象。
在距离海滩100英尺的地方,她在几块巨大的岩石旁边下潜。向右一转,突然看见一只绿色大海龟在她身边游着。那是她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海龟,高兴疯了,连忙上浮,摘掉浮潜用的呼吸管,漂在水面上观察它。
低头一看,发现它就在她正下方,正往远离海岸的方向游。因此决定在水面上看它一会儿。它时不时划动脚蹼,但更多时候只是在水中漂着。让她惊讶的是,尽管它看起来游得很慢,还是跟不上它的速度。她当时穿着蛙鞋,能推动她在水里向前游。而且她也没穿浮力背心或者其他会拖慢速度的装备。尽管这样,她拼命划水想跟上去,但还是离它越来越远。
后来,她浮在水面上,仔细观察。突然发现,海龟的动作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的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
海龟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她之所以无法追上它,就是因为她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一开始,她还能和海龟并驾齐驱,有时候还得放慢速度等等它。但是在反方向的海浪中,她越是用力向前游,就越是感到疲惫。等到海浪前进方向再次与她游泳方向相同时,她却没有足够的精力顺势向前了。
随着海浪一来一去,她越来越疲惫无力。海龟却始终借助海水的力量,优化自己的效率。这就是它游得比她快的原因。
不知道读完这个小故事,简友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你或许会说充分观察周围的一切,找到可以利用的能量,借力而为。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不要和命运抗争,一切顺势而为,才会省时省力。这是不是也是海龟长寿的原因呢?
或者你会问不管是海浪还是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逆向行走总是困难的,那就甘愿随波逐流吗?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那个答案,不妨找时间思考一下自我感受吧。
2. 渔夫的故事
一个商人去度假,他想远离尘嚣,好再次攒足干劲去赚钱。他飞到遥远的目的地,在一个小村子里游荡。几天过去了,他注意到当地有个渔夫看起来特别开心,特别满足。商人很好奇,于是有一天,商人找到渔夫,问他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渔夫回答说,他每天早晨醒来,先和妻儿一起吃早饭,然后送孩子们去上学,他去打鱼,他的妻子开始画画。他会花好几个小时捕鱼,捕上来的鱼够全家吃了,他就往回走,到家之后打个盹儿。晚餐后,他和妻子沿着海滩散步,看日落;孩子们则在大海里游泳。
“商人惊呆了。‘你每天都这样过?’他问。
“‘基本上是吧。’渔夫回答,‘有时候我们也干别的,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就这么过,这就是我的生活。’
“‘你每天都能捕到鱼?’商人问。
“‘是的。’渔夫回答,‘海里鱼很多。’
“‘除了平时给全家人吃的鱼,你还能捕到更多的鱼吗?’商人问。
“渔夫看着他微微一笑,答道:‘能啊,我经常捕到多余的鱼,不过我把它们都放了。你看,我就是喜欢捕鱼。’
“‘可是,你为什么不捕一整天鱼,尽可能多捕一些?’商人说,‘然后你就能把鱼卖掉,挣很多钱。不久你就买得起第二艘船、第三艘船,雇其他渔夫给你捕更多条鱼。过不了几年,你就能来到一座大城市的办公室里工作,我打赌,十年内你就能拥有一家国际渔业公司。’
“渔夫又对商人笑笑,‘我干吗要那么做?’
“‘为了挣钱啊。’商人说,‘你这样做就能挣到很多很多钱,然后退休。’
“‘我退休之后干什么去?’渔夫问,依然满脸微笑。
“‘想做什么都行吧,我觉得。’商人说。
“‘比如,和我的家人一起吃早餐?’
“‘对啊,可以啊。’商人说,他看到自己的主意没让渔夫兴奋起来,有点儿恼火。
“‘我喜欢捕鱼。那如果我退休了,我每天想捕鱼就能捕鱼?’渔夫继续问。
“‘能啊。’商人说,‘那时的鱼可能没现在这么多了,不过应该多少还有一些。’
“‘然后晚上我就可以和我的妻子一起沿着沙滩散步,看看日落,我们的孩子能在海里游泳?’渔夫问道。
“‘当然可以啊,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那时你的孩子们应该都长成大人了。’商人说。
“渔夫微笑着和商人握了握手,祝他可以早日鼓足干劲去赚钱。”
读完这个小故事,简友们又会有怎样的体会呢?
我个人感觉商人活在未来,渔夫活在当下。理论上谁都没有错。但是渔夫不为了未来有一天捞不到动鱼而担忧,这又未必适合所以人。尤其像我们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从小就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的著作。能否真正做到渔夫那样的豁达恬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不管人是该活在当下还是未来,从渔夫的故事中,对我的另外一个启发就是我们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如果可以,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需要全都等到“退休”时光。生活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永远都不会有那么一个完美的开启时刻,所以现在就开始吧,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寄托给未来,当下也是需要好好珍惜的。
3. 广告的意图
我们都见过或听说过这样一种广告,它的内容重点在于让你开心或产生安全感,但其实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只有当你拥有这件产品时,你的生活才会更好。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充斥着各种广告,这些广告传达的信息就是人生的圆满来源于物质。既然如此,我们会怎么做?当然是购物了。我们买广告里的商品,想看看广告里说的是不是真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购买商品需要钱。为了挣钱,得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理想,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许不符合我理想的时间安排,但有了这份工作,我就买得起我想要的东西。我告诉自己,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开始做其他事情——更接近我本来意愿的事情。
而且,因为做了一份没有满足感的工作,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我会感觉到越来越不满足。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整天盼着退休,他们总是说,等退休了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要不了多久,我们自己也会去憧憬这种几乎被神化了的未来。等到退休那天,我们再也不用工作了,而是可以把时间花在想做的事情上。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我们希望广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并非发自内心,所以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我们就会产生越多不满,因为我们留给真正想做的事的时间更少了。于是我们就会买更多东西作为补偿,而且还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生活方式。
但是真的如此吗?什么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圆满的呢?如何才能不被广告所操纵呢?
最重要的是需要转变心态:某样东西是否能让我的生活更圆满,是由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
4. 光看垃圾邮件,会占用生命中多少时间?
作者粗略以75岁的寿命为前提进行了一次简单计算,从大学毕业工作开始算起,每天花20分钟打开和浏览并不太感兴趣的邮件——这些时间累计起来几乎占据了生命中的一整年。
但是我们每天用在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或者换个说法,我们每天花在无用事情上的时间又何止只是20分钟呢?
虽然知道自己时常会做一些无聊的事情,但是重来没有计算过自己浪费掉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其实作者本人也是吃了一惊的,反复演算了几遍,结果都是一样。人生苦短,又有多少个一年可以挥霍呢?
5. 自信的人运气好
这句话听上去有些玄乎,不过书有一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他们看起来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都非常享受他们所做的事。他们还很自信,不会给人留下虚张声势的印象。他们都胸有成竹,仿佛认定事情会按照他们的意愿发展。还有一点听上去可能有点儿奇怪,他们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气好。好事总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且出乎意料。其实,他们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太关心自己运气好不好。他们只知道,当自己为实现存在意义而努力时,幸运的巧合就会自然出现,他们管这个叫顺其自然。”
作为一路走Hard模式过来的人,我不知道该如何理解。但是确实在每一个艰难的转折点,我们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眷顾,只是过程迂回了一些。就好比别人走了一条直路,或是坐了索道,而我们却只能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脉一路攀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