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会有一个变化,就是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开始叛逆了,当然,这是从父母的视角出发的。
事实上,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父母所谓的“叛逆”、“不听话”只不过是青少年开始发展出自己的意志、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了自己的偏好、有了自己的做事的风格和方式,这是一个人正常发育和成长的结果。
但是,在父母眼光里看,就是我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虽然事实是孩子当然要不一样,不然不就是没有长大吗?
这就是其中的机关所在,其实我们可以说“叛逆”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为什么?因为是父母还没做好孩子独立、有自己想法、有自己偏好的准备,他们害怕和孩子分离,害怕被孩子抛弃。也就是孩子的“叛逆”行为(或者叫成长)让他们有了“分离焦虑”,于是就深深地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可事实上,孩子长大了,当然就不用听你的话,他没有必要再来听你的,他需要听他自己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反应过度,可能会激发他们更加大的反叛,因为他们需要用不一样,用不再听父母的话来证明自己是独立的。
甚至于,对于一些有“融合焦虑”的青少年来讲,他们会事事和父母做对,也不管自己本来的想法和意志,就是为了反抗而防抗,这什么情况呢?就是对于有融合焦虑的人来讲,哪怕只是同意你的观点,好像就没有自我了,所以他必须在现实层面和别人有清楚的分割开,虽然在潜意识层面,他可能和别人(尤其是父母)是融合的很深的。
融合焦虑会推着人去做一些事情,来和别人做切割或把别人给推远,以免别人把他们吞噬了。比如有人在处对象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老实说对象的坏话,说对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这在现实的人际关系当中,也使得有人会使出一个高招,就是在交谈之前,先说自己有一些不足、不好的地方,这就把别人本能级别要说你不好的欲望给灭了,对方会下意识地说“你也有很多长处”之类的话。人们说别人不好,其实就是害怕和别人融合。
如果一个人能真诚地欣赏一个比自己强的人的优点,那么他的融合焦虑就没有很深,他和别人的关系就分化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