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做一件事情的价值感?
如果我们本身不想学某项技能,我们是不太可能学的会的,更别说精通了。然而当我们愿意学,而且感兴趣时,就会学的又快又好。仅仅用不喜欢不想学就能解释了吗?其实我们要深究其深层原因,为什么不想学,为什么不喜欢?
如果说用动机来解释太抽象的话,我们就可以解释为:我们赋予我们所学的这项技能的价值,它的意义,我们都喜欢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学了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建立自己与所学东西之间的关联。
大多数情况下,意义和价值不会主动找上门来,需要我们主动去发现。就像我在教学过程中,天天对学生说英语很重要,但学生并没有觉得英语很重要,还是会觉得学英语没什么用,仅仅告诉他人某些东西很重要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事物的意义。价值感是一个自身对事物的感知,对知识与技能的感知,是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体验建立起链接的过程。所以下次改让学生自己体会,让他们自己思考“学英语对我有什么好处”。
有时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枯燥,可能也不感兴趣,为了建立所学内容和我们自身之间的关联性,我们要学会“学习微调”,调整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例如,我本身不喜欢看一些枯燥的社科类的书籍,但是一想到这些东西能够开阔我的知识面,增加我的谈资,我就可以坚持学下去;再比如我本身对PPT并不感兴趣,但想到学会此项技术能改善我的教学效果,提高我的备课效率,自然的也就想好好学了。
对于教学的提示:
1.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学英语的价值,让他们找到学英语和自己生活的关联,(学英语对他自身独到的意义)而不是自己天天强调英语用多重要。
2.布置的作业有一定的选择性,能体会到自己和这个作业之间的关联,这个作业对自己有意义。比如说学生们宁愿自己拍个视频,录歌,配音而不愿意做一张试卷。总之要让学习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