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昨天和我说,明天下午让我接她,我非常耐心的和她讲了我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孩子冷静过后又出来和我说让我接她,然后我依然坚持,她又说,我以后每天上学都要带手机,因为这几天学校朗读排练,她以此为由是要带手机在身上的,我并不知道昨天她没有带手机,所以我说了你现在不是已经带手机了吗,以后带不带可以看你当时情况再定啊。孩子说明天不上学了。我和爸爸给了她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冷静,并没有打扰她。十一点,和孩子说先休息,手机交上来,明天自己定上学的事。
第二天我们满怀希望的认为孩子能去上学,能去考试,但是孩子就是说因为不相信了,所以不去考试,最后孩子同意第二节考试再去学校。中间又因为我说哪怕你去写个名都是好的,所以又纠结于去了要不要答卷纸。
反思1:整个过程,我感赏自己在积极的面对,我坚定我所做的一切,是对是错最终一定都能够取得好的效果,现在这只是改进的过程,我并不应该因此而懊恼。
反思2: 我们这么改变, 结果也不如人意,错到底在哪,什么让孩子这么不稳定?
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是欲擒故纵吧,其实孩子对这种方法是非常烦感的,我正式和孩子道歉,并承诺以后一定改变这种沟通方式,以正向的角度去说,心里怎么想怎么说。孩子看起来得到舒缓了一些。
反思3:对于昨天晚上的沟通,我做的还是不够细心,过程的引导还是很欠缺,孩子明明只是想让我今天下午接她,最后处理不当,导致了今天考试的无法正常进行,我在想昨天我如果答应孩子拿手机了,那么一切都能化解吗?
我想那不是一定的,我不想下午去接她,这个事情已经在坚持一段时间了,并不会因为拿不拿手机而改变她的想法,所以我要接纳的还是孩子不愿意上学的事实,这个需要时间去舒缓,所以我不必纠结于此。
反思4:结果导致孩子不参加考试,不是我所愿,其实也非孩子所想,就是处理不当让孩子和我们之间产生了不信任,才导致孩子这处极端行为的出现,我感赏孩子能够参加第二节课的考试,想信孩子会随心而动,做她想做的事情,做出对的事情。
反思五:做为家长,我们可以有一时的伤感,但更应该坚强,接纳孩子的一切,坚定信念,让时间和爱去疗愈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在疗愈孩子的同时,成长自己。
反思6:昨天晚上我们如果不在她出房间的时候主动沟通,一直保持我们的立场,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了呢!
大人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孩子更是如此,不是吗?
反思6:我认为对的不一定是对的,我用我42岁的心去理解孩子,怎么能够真正的理解呢,遇事一定要换位思考,不要自以为是。
投射,姑娘今天参加考试完满,在学校开心的度过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