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中有很多失败的人,成功的人却很少。失败的人总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觉得自己笨人的会说:“我这个人比较笨,脑子不好使,学东西学不会。比不了那些聪明人,学东西一学就会,所以只能做个平庸的人。”而那些觉得自己聪明的人会说:“我是没努力学,我要是努点力,一样会成功。”
究其原因,失败的人都是因为这个字,“懒”。怕吃苦,懒得学习,懒得努力,最后只能成为平庸的人。
01
晚清重臣曾国藩,小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太聪明的人。有一天晚上,他把一篇文章读了很多遍,都到深夜了,也没有背下来。这时在他的窗外有一个小偷,在等他睡觉后,好进去偷东西。见曾国藩一直读书不睡觉,实在等不下去了 ,就直接进门气愤的看着曾国藩,把曾国藩读的文章内容背了出来,然后走了。可想而知,小时候的曾国藩确实不怎么聪明。但是他却很勤奋。
曾国藩考秀才,别人考了一两次就考中了,而他考了九次才考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没想到,自从考中了秀才,他就开始开窍了,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考中了举人,又过四年考中了进士。而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连举人也没有一个人考中过。
在他不断的努力下,终于成为了晚清的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还是公认的晚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这些成绩与他勤奋努力学习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说:全国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是不能因此为自己找借口,怕吃苦,不努力学习。
往往能够成功的人,是那些小时候不聪明的人,他们凭借顽强的努力和平时不断的积累,克服了惰性,取得了成功。比如说曾国藩就是如此。
而那些聪明的人,学什么东西,一学就会,还觉得沾沾自喜。但是学的快,忘得也快,也不懂得反复复习,积累知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一事无成。
02
北宋年间,在金溪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家中父母都是种地的。
方仲永五岁那年忽然向父母要纸墨笔砚。他的父母向邻居借来,只见方仲永挥毫写下四句话,是一首赡养父母和团结同族的诗。这件事一时震惊乡里。认为是神童。
大家让他做什么样的诗,他都能做得出来。致使有好些人来求取方仲永的诗,甚至有些人花钱来求取他的诗。
他的父亲一看有利可图,就经常带他去拜访同县的人,但是没有让他继续学习。到了方仲永十二三岁时,他写的诗也只是一般般了。又过了七年,再有人问起他时,乡人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了,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普通人。
方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人小的时候非常有天赋,但是,只要他懒得勤奋努力去继续学习,只是去炫耀自己的聪明,停止不前,最后,还是会沦为平庸之人。
有一句名言说: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
03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克服懒惰,通过勤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俞洪敏,北京大学毕业后被留校任教。但是他不甘于现状,通过勤奋和努力创立了新东方,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本来已经很出类拔萃了,但是他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继续为了他的理想努力奋斗。终于成功了,实现了他的理想和目标。
本身就很优秀的人,还要拼命努力,基本上都会成功。如果他不成功,简直天理难容。
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哪儿有勤奋,哪儿就有成功。
04
不管你是聪明人还是不太聪明的人,只要你怕吃苦,懒惰,不努力,那么你将一事无成。
正如克雷洛夫所说: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
不管你是聪明人还是不太聪明的人,只要你克服懒惰,全力以赴的勤奋努力,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奋斗,你肯定会成功。
天才来自于勤奋。让我们甩掉懒惰,勤奋努力起来。让不太聪明的人变得优秀,让本就优秀的人更加优秀。为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坚持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