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懒成笨这一现象说起

这几年,教育界兴起了一个新词——“积懒成笨”。

所谓积懒成笨,就是孩子长期不主动学习,不主动思考,慢慢地,学习就跟不上了,成绩也越来越差了。

有位同仁这样总结: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的孩子。
我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因为有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最终成绩远远超出老师和父母预估的孩子。

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处在同等水平,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刻苦和勤奋。

专家们给出五条建议:

1.不纵容孩子偷懒

过度宽容、接纳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2.坚定教育态度给孩子设底线

要想教好孩子,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不要做“好好先生”,那会让孩子对自己没要求;

也不要态度摇摆,那会让孩子讨价还价;

更不要太过强硬,要求严苛,那会给孩子造成压抑感,甚至产生反抗心理。

给孩子提要求,立规矩,父母应该是态度温和、要求严格、立场坚定的。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位资深班主任是这样分析的:

“家长直接辅导孩子做作业,会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过程,每做一步都等着家长提示。

而且在这种压迫和恐惧感中,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专心写好作业了。”

是的,父母的过度干预,不仅会打扰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不能自己动脑思考。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辅导孩子学习也是一样的:

告诉孩子答案,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一遍遍“教”孩子,不如提醒孩子做作业前先复习;在孩子写作业时叽里呱啦,不如安静下来让孩子专心学习。

家庭教育应有的内容,是父母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孩子作业的答案。

4.说教千万,不如抓好习惯

“积懒成笨”这种现象,靠说教是说不通的,必须从根源处改变孩子的行为。

首先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什么”。

其次要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学”。

还要告诉孩子,怎样才“学得好”。

5.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陪伴,才是给孩子最润物细无声、又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在陪伴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就不会懒惰,能够自主学习;

在陪伴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做好引导,孩子就能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指出: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

所以即便父母再忙,也不能缺席了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家庭的教育。

唯有用心陪伴,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给予孩子最需要的能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还记得之前上课,检查学生几个反复强调的知识点,眼睛扫到心不在焉的小X,提问其中一个,直接不会。很小的知识点,...
    倾听雨声红歌阅读 3,414评论 1 2
  • 现在教育双减,其实就是:初中刷掉懒的,高中刷掉笨的。大多数孩子之间本质没有太多的智商差距,出现问题就是因为"积懒成...
    Benfrost阅读 3,952评论 2 5
  • 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1 ...
    群贤艺术阅读 3,093评论 0 0
  • 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曾经...
    海韵互联阅读 2,972评论 0 0
  • 每一个孩子,也许从他做作业第一次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家长对他和学习的态度、要求开始,心理上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最近...
    最美鱼妈阅读 9,38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