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部分的分享,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一个实验跟踪了1300多大四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大学走出来后,进入了人生非常重要的发展期。
大概多数人开始的目标都是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仅仅定在物质方面的目标,作者称之为利益目标。
而另外一些人的目标是内在目标,比如他们希望学习成长,帮助别人去改善生活,这两类目标。几年之后发现那些拥有利益目标的人,他们的自我满意度、自我评价、积极情感的水平,并不比自己做学生的时候高。
而另一组有内在目标的人,自我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都要高于上学时期。
由此可见,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只设定于满足个人需求,只有超于个体之上的精神层面得到满足的目标,更能够持续的,有动力的去努力。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悟如下:
1、外驱力不如内驱力来得持久
人的驱动力来源于生理性,外驱力,内驱力 生理性指身体上的不可逆的需求,譬如你要上厕所,你不可能不去 ;
外驱力指工作中的奖励,奖金等内驱力指自主自发想要完成的事 物化的奖励会降低人对事情本身的动力,易产生动力不足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用内驱力让自己自动自发的完成。
2、产生内驱力的三个办法
①拥有自主性
工作中,能够有自我选择,自我支配,如何完成项目,何时完成项目的自由。
对待孩子,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以及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②追求专精而非奖金
工作中,需要有专注研发的精神,追求惭进的快乐,而不是仅仅追求奖金。
③一个超出自身的目标
人本质虽追求的是物质上的富足,但诸多事情和实践证明,精神富足的人更为快乐,故而有个超越自身的目标,更容易达到心流和专精。
人生更进一步的跃迁在于,拥有自我驱动力,向着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人生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