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很少看见可以推荐的书,《暗夜与黎明》是个例外,我不是从意义的角度讲,看小说除了打发时间以外毫无意义,但真的很精彩。我给8.0分,略高过《小王子》。
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一直被压抑着,期待着翻盘,但我要预先提醒你,对不起,在我看来,没有翻盘。结局是美好的,蕾格娜和埃德加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他们深情的盟誓,一再重复他们的誓言,这是从蕾格娜出场你就预期到的。但又能怎么样呢?人们依旧看不到那个时代下的任何希望。虽然痛苦,但我还算喜欢这个结局,因为他不童话,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没有上帝降临,也没有诸葛孔明那样的智者。
审判和谋杀两个部分是全书最精彩而厚重的,讲述了三个正派角色:埃德加、蕾格娜和奥尔德雷德的不幸遭遇,作为正义的一方,他们总是败给邪恶和权力,他们挣扎,但大多时候并无作用。让人气愤,也这也正是令人着迷的部分,你会感叹他们的时运不济,他们的悲惨和无助,他们的陷落和挣扎,同时期待他们的绝处逢生。
三个人中作者更加偏爱埃德加,作为小角色,他没什么值得图谋的,他不能影响大局,没人会针对他进行什么阴谋,所以他并没有经历太多苦难,所受更多的是爱情的苦,而这苦多是咎由自取。书中这样描写他的爱情观:埃德加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他爱女人的方式和大多数男人不一样。在同一个时间,他眼中似乎只有一个女人。在森吉芙死后的很多年里,他都对她忠贞不二。现在,他死心塌地的爱上了一名有妇之夫——实际上,是一名先后嫁给两个男人的女人。有时候,他真希望自己不是这样特立独行。他为什么被不干脆娶了眼前这个可爱的姑娘呢?她会和善而热情的待他,就像对他父亲那样。但埃德加很幸运,他注意到同蕾格娜爱情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已经离他们的婚礼很近了。他爱而不得,却在生活上蒸蒸日上,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停的有所创造,而爱而不得是人生常态。
奥尔德雷德也还算不错。他同样爱而不得,但这个不得更明确于埃德加的爱而不得。一个同性恋修士,爱上一个有明确爱人的同性。他不需要考虑如何得到,只需要去压制住内心的情感便好了。放弃总比坚持容易很多。在这点上,他不需要挣扎,所以好过埃德加。他的苦难并不在此,他的苦难在于他的志向,让自己所在的教堂成为世界文化中心的志向。奥尔德雷德成功查处了温斯坦主教的假币作坊,粉碎了他的阴谋,作为回报,奥尔德雷德却被发配到德朗渡口的小教堂里去,几乎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了。无望处的苟活对一个有志向的修士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倒不如一开始就毫无目标,得过且过,世人皆醉我独醒并不美好。
蕾格娜最是悲惨。美丽的女子总是会博得世人的同情,但她没有。她的苦难从奴隶卡尔文到来开始。此前仗着郡长威尔夫的爱,蕾格娜不断的攻克温斯坦主教一伙人的阴谋,尽管都是小事,前妻和孩子都没能撼动她的地位。她拿到了应得得权力和财富。但是亲爱的,那不是爱情。威尔夫只是对年轻貌美的渴望罢了,而蕾格娜恰巧尤其的动人,所以威尔夫不计一切代价迎娶了蕾格娜,只不过代价是蕾格娜生活的诸多不顺。
看着蕾格娜逐步"权倾朝野"的吉莎和温斯坦主教坐不住了,他们要反击,就从消灭爱情开始。毕竟威尔夫的爱情和埃德加不同,所以做法非常简单,简单到令人发指,找一个更加年轻貌美的,哪怕是个奴隶,卡尔文出现了。她的出场并没有太多关于美貌的描写,只是年轻,但有效。威尔夫欣欣然接受了这件礼物,蕾格娜关于爱情的所有经营,顷刻之间,毁于一旦。从此君王不早朝。蕾格娜成为了第二个前妻,尽管依然掌握着治权,尽管没有从名义上被"搁置"。卡尔文的出现也是个好事,如果不是她,蕾格娜将永远被自己所蒙蔽,盲目的以为那就是爱情。
没有了威尔夫的蕾格娜常常反省自己,得出那不是爱情的结论,但好在她精于权术,不至于无所事事。说卡尔文出现是蕾格娜悲惨生活的开始不是无凭无据的,只消知道她是为爱而来的就足以证明。她是同父母据理力争,听凭着少年时的倾心与爱慕远嫁他乡的,海上的风浪,旅途的清苦,铁面人的劫掠,新家人的无情都曾让她抱怨,但都不曾让她退却,她以为爱是一切,爱没了。没有了爱,她也不能再坐拥郡长的庇护和郡长夫人的特权。
这只是个开始,此时她也仅仅是从幸福的郡长夫人生活变成了不幸福的郡长夫人生活,苦难还是精神层面的。威尔夫一死苦难便上升为精神和肉体两个层次了。初升的爱情完结,阶下囚生活开始。
威尔夫是在一次寻常战斗中受伤了,不是一场很大的战役,不是双方重兵压上、排兵布阵、勾心斗角、浴血奋战,不是,只是一场寻常的猎杀。他得以苟活,但神志受损。不夸张的说,他的命是蕾格娜的学识保下来的。他有两个好弟弟,正是这两个好弟弟帮他迎娶回了他的保命恩人,也正是这两个好弟弟帮他结束了病榻上的乏味生活。对一个大男子主义的郡长来说,没有清晰完整的神志、整天出糗、受制于女人是一件颜面尽失的事情,于是乎,温斯坦主教和威格姆夜入"寝宫",杀死了巨人伯恩和威尔夫。蕾格娜从此再无任何支柱,她的爱人死了,她的侍卫也如是。
没事没事,她还有密友阿格尼丝。就是那个丈夫被蕾格娜判处死刑的阿格尼丝,白眼狼阿格尼丝。这是一个值得一提的故事。
阿格尼丝的丈夫奥法一直在帮强盗铁面人销赃,可以说算是他们的同伙了。非常不凑巧的是,一件赃物被重新改造后戴到了阿格尼丝手上被人发现,他们顺藤摸瓜抓住了铁面人夫妇和奥法,这期间,蕾格娜一直希望阿格尼丝夫妇没有参与这件事,只是买到了赃物。事与愿违。在公开审判上,阿格尼丝苦苦哀求蕾格娜放过奥法,公允的说,她的请求不无道理,造假币这样的大罪都可以在兄长的保护下逃脱升天,不受半点影响。销赃而已,为什么不能网开一面呢?蕾格娜自己也陷入挣扎之中,她多想法外开恩,就这样帮一下自己身边十多年的仆人,放过她心爱的丈夫。这可是为数不多的她身边剩下的瑟堡人,剩下的自己人。可惜公理大过了私心,奥法被公开处决,阿格尼丝丝毫没有领会到蕾格娜的挣扎,她心中只有滔天的怒火,这不怪她,她只是一个裁缝,一个仆人。
蕾格娜做的对吗?
从天下大义,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想,没有一点瑕疵,她完全正确,如果可以,我们甚至希望她不要有哪一点犹豫。但人是讲感情的,犹豫一下也不无不可,最终还是正确的就好。作为法官,就应该大义灭亲,六亲不认,更遑论一个仆人的丈夫。
在暗夜里,凭什么你一盏孤灯!
在法治的当下,你讲正义,讲公来理,讲大道,没有任何问题,你甚至可以去苛求程序正义,总要有那么个是非善恶,对错曲直不是吗?但是,但是,那是公元一千年的左右的英格兰,所有的贵族都在以权谋私,都在极尽可能的庇护自己人,甚至家族培养一个官员出来可能就是为了给族人庇护的,凭什么你就非要拿出一副公正无私的样子,你蕾格娜凭什么非要与众不同,凭什么非要在我阿格尼丝的丈夫的事情上与众不同?就你好,就你懂人间正道,就你知道替天行道?十年,我给你当了十年女仆,放我丈夫一马能怎么样,放完你在公正无私啊。你那么足智多谋,你那么精于权术,就想不出办法放奥法一马?
阿格尼丝只是个没知识、没文化、没经历、没见地的女佣,一个裁缝。何况她所看到的就只是威尔夫为了保住温斯坦,不惜以武力威胁主教,在公开法庭上独断专行,罔顾事实真相,颠倒黑白,不惜触及众怒。她可能认为就应该这样!讲是非对错未免太难为阿格尼丝。其实挺讽刺的,恶人得道,真正的正义者反而受害,上帝看起来不太灵。又想起来《大宋提刑官》里的宋皇和宋慈,"烧了?"千古悠悠。众人皆醉时,独醒是种罪过。
蕾格娜的独醒让她受到了惩罚。时醒时不醒的她选择原谅阿格尼丝,并将她留在自己身边,刚死了丈夫又被驱赶出去未免太过残忍,阿格尼丝也不负所托,当然是温斯坦主教的所托。阿格尼丝将埃德加和蕾格娜的密谋告知了温斯坦,于是蕾格娜顺利的,被囚禁。这大概就叫,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阶下囚的生活苦不堪言,蕾格娜眼里没有光了,而同时,威格斯的强凶霸道又给她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新的苦难,也带来一个可爱的小生命,阿兰。多可爱的孩子啊,为了阿兰,走出监牢的蕾格娜放弃了和埃德加远走高飞,在爱人和仇人的孩子之间,蕾格娜忍痛选择了,孩子。你说蕾格娜爱埃德加,我只能说,伟大的母爱。可怜的埃德加。
我支持埃德加远走高飞,也一度希望他不要回来。
书我是看完的,但是我不接受第四部分《城市》的一些结局。
"不要回家"乔治说"求你了。"
我也说:"不要回家,埃德加,求你了。"你成为过别人的希望吗?有人请求过你,不要走吗?他一定很爱你或者,很需要你。
黎明将至,埃德加意识到,回到英格兰的话,他的余生多半会在无望的苦恋中度过。所以,埃德加短暂的选择,留下来。
选择了阿兰的蕾格娜也并没有如意,威格斯不喜欢她的教育方式,威格斯喜欢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战士,因为自己就这样而且过的不错。蕾格娜是一个好的统治者,但是她少一份的魄力。
故事最后,奥尔德雷德的教堂渐渐兴起,埃德加成了一个小贵族,和蕾格娜举行了婚礼。书中,暗夜过去,黎明已至。如果你喜欢并且接受这个结局,到这里停就好了。
我还算满意这个结局,一方面吧。另一方面,我不满意,也不接受这个结局。首先是,福莱特为了《暗夜与黎明》的黎明,为故事强行赋予了黎明,尽管赋予的方式没有神明降临,我也依然不满意。
小说比人生更轻松,因为我们知道,小说的暗夜过后一定会有黎明到来,你所要做的就是期待,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故事主人公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所要做的就是一页一页的翻看,等待着最终审判,等待着黎明到来。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不知何处。
现实中的真相可能往往是蕾格娜迫于母爱,不得不嫁给威格斯,她杀不掉威格斯,难能获得自由,要不回阿兰的教育权,就在那栋和牢房一样的屋子里,儿孙满堂然后孤独终老。
真相往往是,奥尔德雷德并没有把他的小教堂发展起来,然后他的志向在贫苦的生活中渐渐消退、磨灭,或者更残忍一点,他始终抱有实现自己志向的幻想。
真相往往是,埃德加在诺曼底的能工巧匠中,济济于常人,和乔治的女儿一同过活,更何况我们没有埃德加的建造天赋,我们极可能得不到乔治的赏识,就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为某一项并不伟大的建筑添砖加瓦,可有可无。
真相往往是温斯坦并没有遭受到任何惩罚,就这样掌握着地区教会的权利,幸福的生活下去。真相往往是这样。没有最终审判,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好人一生平安,也没有上帝。
没有上帝,所以身为主教的温斯坦敢三番五次的行骗,敢把手放在圣餐盒上,信誓旦旦的承诺,肆无忌惮的撒谎赌咒。
温斯坦制造假币被当场抓获,那是大罪,他肆无忌惮,杀死了治安官手下的一个士兵,烧坏了奥尔德雷德修士的一条腿。所有知情人都以为温斯坦必死无疑,威尔夫、温斯坦恐怕也慌了。但他们握有能颠倒是非黑白的权利,并且他们不会想蕾格娜一样清醒着,为了人类进步而奋斗。威尔夫威胁埃德加,威胁奥尔德雷德,亲自主持公开审判并且转危为安。尽管埃德加在蕾格娜的帮助下没有屈服,奥尔德雷德赌上前途也要出庭作证,但都毫无用处。温斯坦轻松的骗过了贵族们,也许没有,但没人会招惹他们,他们权势滔天。贵族们信上帝,或者假装自己相信,他们信神职人员不能撒谎,或者假装自己相信。
逃脱升天后,温斯坦更加善于利用神职人员撒谎的好处,更痴迷于撒谎。所以他常常惊讶于骗人是多么简单,如果你拥有某种地位,那就尤其容易。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贵族们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人们只能寄希望于上帝,希望有最终审判,可连上帝的使者,主教和修士们的信仰都不真诚。依靠郡长权利升至高位的温斯坦如此,连虔诚的奥尔德雷德也依靠造假圣人显灵来壮大自己的教堂,都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罢了,孰善孰恶。
更何况,这样的结局就算惩恶扬善了吗?我们假设上帝存在,福莱特就是《暗夜与黎明》的上帝,那恶人死去就是最终审判,因果报应了吗?那,那些死去的好人呢?那些曾遭受苦难艰难存活的好人呢?一个算过的不错的结局就可以了事了吗?阿兰就算是对蕾格娜的偿还了吗?人都会死的。
阿格尼丝可以被原谅吗?就在重病后再见一面蕾格娜,恳切的悔过,一年的牢狱之灾就可以得到宽恕吗?我不宽恕她。
威格斯也可以一死了债吗?温斯坦可以用病痛、出糗和麻风岛的悲惨完晚年来赎罪吗?那那些麻风病人是犯了什么大罪?难道最后的幸福就能弥补过程中的一切悲苦?上帝未免太容易当了。
另一个温斯坦遍布暗夜,另一个埃德加隐没于诺曼底,长夜难明,唯有自渡。
最后奉上蕾格娜的一句话:有时候,有人爱你,你才能安心。
微信订阅号:尔威的煎饼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