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并不是孩子不认真、不努力,而是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很多家长认为这只是成长发育的正常过程。
在这一点上家长都会有体会的,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就会发现女生在学习上起步都会比同龄的男生早,有些男生到了高年级才会开始慢慢“开窍”,然后很快进步。
像我在中学时,开始班级前十名基本是女生占了大半,但到了后期,前十名当中女同学就开始寥寥无几了。
但是我说的并不是这类正常的发育过程,而是一些异常状态。
孩子在才开始上小学时,学习上颠颠倒倒的问题并不是大问题。
但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以后,如果孩子还是没办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听课听不懂,作业没办法完成,同学关系也很困难,这时候家长就要考虑是否孩子有一些“障碍”。
这个障碍就是我们一直在谈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抽动障碍”等问题。
所以,当家长的这时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孩子的能力上出了一些问题,而不只是态度上的问题。
这时,可以去儿童精神心理科去看一下。
在这方面心理学家和医 学专家会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有差异,心理学家倾向于在个人和家庭环境的心理因素方面去寻找问题的原因,而医学专家倾向于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原因。
这两者都可以更好地让家长理解孩子的状况,同时,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所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而不是人云亦云。
排除生理上的原因,可以考虑做学习能力提升训练,全国有很多动力催眠师开工作室,专门针对青少年学能提升做工作。
让孩子没有不开心,孩子就很难快乐
今天我们说另一个话题是家长总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远离烦恼,永远没有不开心,永远是开心快乐。
这样的想法是很好的,也很可爱。因为,这个想法基本不会实现,但家长还是会一直努力。
问题是,如果你真做到了这一点,一直让孩子在开心和快乐当中生活着,那最终孩子也会很难快乐和幸福。
因为,这个孩子在被好好照顾的“开心和快乐”之后,就永远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孩子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情绪,只能靠着外界的支持和爱护撑起保护罩。
当孩子遇到问题不开心和哭泣时,家长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高兴起来,破涕为笑。
这无意当中就让孩子失去了对伤心和难过体验的机会,长大以后,孩子也就没有办法忍受这样的情绪状态。
在孩子成年以后,家长的保护作用始终是有限的。
于是,当孩子不可避免地遇到难过的情形时,这时又没有办法再次“破涕为笑”,马上开心起来的话,孩子就会自动回避这样的状态。
一旦孩子开始回避,逃跑就会成为一种避免不开心的方法。
这时,不开心的事情避免了,也很难开心起来,于是一个回避的人生模式就开始启动了。
所以,家长尽量让孩子避免不开心的种种努力,日后会演化成孩子不幸福的根源,这点家长要有留心才对。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