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系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华杉详解
子路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道:“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自己行动起来?怎么的也得征得父兄同意呀!”
冉有问:“听到就行动吗?”孔子道:“那还犹豫什么!当然听到就马上行动!”
公西华道:“仲由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擅自行动。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您却让他马上行动。两个人问题相同,而您的指导却相反,我听糊涂了,大胆地来问问。”
孔子道:“冉求性格怯弱,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两人问题相同,问题的语境却相反。子路从来是听了就干,只恨还有些道理没有来得及去实践,或干得还不够快,所以问老师,我是不是还有不足。
冉求呢,他总是犹犹豫豫,半天迈不出一步去。他问老师的意思是:我这样也没什么不对吧?难道听到了就要马上干?
孔子根据他们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了相反的指导,这是圣人明察秋毫,又因材施教。
再说说这“父兄在”的问题。《礼记》说:“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父母在,不能对朋友以命相许,因为我不可死在父母前面,我死了,谁来替我尽孝呢?生命的来源,是父母给的,生命的用途,孝敬父母是重要部分。所以,再好的朋友,他也不能要求我为他冒生命危险。子路后来是在卫国政变中,为救主而死,而且当时他自己并不在危险中,也明知救不了,慷慨赴死去救。老师教他再多学问,也改不了他的性格。
父兄在,命不能给朋友,钱财也不能自作主张给出去。朋友有通财之义,所谓好得穿一条裤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但是,若父兄子在,不能专通财之恩,不能你说给钱就给钱,你说借钱就借钱,因为你有孝养父母的责任。
刘澔觉
学习道理呢,知道了,如何处理那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这事,怎么办合适,需要如何?根据自己,到底是扬长避短,还是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都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对事情的因果皆有认识。
读书之前要把自己放下,要带着空杯心态,你要知道的是那书中描写的因果,那书中书写的智慧,学习看世界的新视角。
再结合自身,没有一把万能钥匙,每一次都需要面对不同的门在不同的时间找到不同的钥匙,有时候很快就打开了,有时候需要很久,你能做的就是不停的找到那把钥匙。
屁股决定脑袋是自然行为,用脑用心才是人的行为,不要用我喜欢和我觉得去决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