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其实有点郁闷,团队转岗、离职的朋友带来的无奈、误会,业务的压力,现在这条路步步维艰,时不时陷入自我反思而错过了公交车站。辛亏从大学到工作,就有过不少“不坚持”就后悔的经验,每每回想,才让我继续整理行囊继续前行。值得开心的是,每天都能看到我简书上有不少新关注,阅读我写的东西。 想起,我也有好一段时间没写东西了, 还是向各位汇报下自己的新进展和感悟吧。
从客户端性能到服务端性能
最近在看《性能之巅》,发现有两个起码的共通地方,一是,发现-定位-解决-度量的解问题流程,二是,3+1,CPU,内存,磁盘 + 网络的性能指标体系。
先说一,定位能力在客户端性能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定位”是开发和测试交集的一个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对于以前传统测试来说,测试提供的定位信息就是重现步骤,开发侧是堆栈,日志,trace信息,而在我们的专项测试中,通过分析云侧自动提供了定位能力,可以抽象为更加精准的定位信息给到开发,帮助开发快速解决问题。对于后台性能也是如此, 前一阵看到的Linkedin的这个工具就后台定位能力的一个典型。我们所以未来思路应该是类似的。
二,对于不同的性能指标,服务端有更加清晰和丰富的指标和标准,但是离不开3+1。而在3+1的体系中,无论是后端和前端,估计都要加上CPU和TPU的性能度量和分析能力。有一点,我感觉客户端还是比服务端落后,就是对于硬件,内核的把握,这点可能因为我们是做应用的吧,做手机操作系统的应该比较了解。
看AI测评
最近我们也在倒腾这玩样,所谓全面开花,从语音到图片,翻译,OCR,人脸,样样都要测试。问题来了,样样来,样样不精。也很难精,原因就是我们只是黑盒验收测试。但是哪怕是这样,我们也要杀出一条验收测试的血路,这也是我其中一个反省,之前保守了,觉得这事情那事情都应该是提供AI服务的一方做的,现在看来不一定。有问题有痛点,我们想办法去解决就好。这里也感谢百度等的分享,让我重新思考了这个事情。
AI测评遇到了什么问题? 素材,素材,素材。在互联网app中,没有时间给你磨一个AI相关的功能,磨两个月,三个月,要上,马上上。为了解决效率问题,沉淀素材库就非常重要。只是这个就很可挖,因为还没有太多落地成果,所以也不多说。主要脑爆的点是,素材的来源,素材的初选,怎么更高效更独有更精准。
SNGAPM
这个是我们组做的最艰难的事情,从研发流程内的分析云到研发流程外,这个艰难的程度超过我们人力和能力能承担的范围。这里感谢依旧在SNGAPM中奋战的同仁和其他依旧支持我理解我们的兄弟部门,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这里前路依旧艰辛。最近我们在把SNGAPM搬上腾讯云,除了为了趁机用上腾讯云提供的CCS,PG,TDF服务让我们的服务更稳定外,最重要我倒逼着我们,为了有一天能让我们的能力也可以让公司和BG外的兄弟姐妹们使用(PS:不少《Android移动性能实战》的读者最大质疑的就是,只有工具描述,却不见工具。这时我只能说,我们在努力了。另外对于我们APM有兴趣的,也欢迎留言)
NewMonkey
这也是我们另外一个艰难的项目,ios和android的版本升级兼容性处理,日常维护,新功能,寥寥无几的人。但是依旧在插件化,无障碍检查,自我在滚动,算是做出了一些成绩。我们渴求的,可能更多,例如NewMonkey可以承担起下一代智能化自动化测试的任务,让我们的checkpoint,除了性能,crash,无障碍,还可以有更多,甚至包括功能,为什么不能呢?因为人力问题,这里我们后面会寻求高校合作,有兴趣的,可以直接联系我,让这些梦想实现,去推动测试行业的改变。
最后,我希望我们team像是海贼王的路飞团队一样,大家不是我的属下,是相互的合作伙伴,大家能独当一面,一起去寻找我们共同的One Pi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