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都认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投入灵性生活”是两件事情,是互相矛盾的,只能先完成了前者,才有精力和心思执行后者。听上去,后者似乎是有钱、有闲、不为吃喝发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才会做的事,甚至有些人认为那是一种高尚的消遣。
这样的观点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想法,连《与神对话》的作者尼尔.沃尔什在没有与神对话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他对神沮丧地说:“我四十九岁啦,我希望我的生活有些保障,这样我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神的事务’,灵魂的‘进化’之类的。那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可是我的生活却不允许我那么做……”
怎么样?听上去是不是感同身受,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怎么能把生计大事放置一边而去追求灵魂的净化呢?光是这样想一想就已经觉得很可怕了,这“可怕”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马斯洛不是说了嘛,人的需求层次最基础的便是安全感,紧接着就是物质需求啊,而至于尊重啦、自我实现啦之类的,可都是位于需求金字塔的顶端啊!基础的需求没有解决,是无法转而追求形而上的精神需求的呀!
其实这恰恰就是症结所在。每个人都具有神性,就像佛教讲众生都有平等的佛性一样,这神性存在于每时每刻每一个瞬间,是我们的本体,并不是单独存在或者可以组装合并的零配件。它更不是奢侈品,只有在获得相当强的经济能力之后才够得着的东西。神性,与财富、健康、人品等都没有条件性的关系,它是在任何人身上都具备且恒常存在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或者有的人只是轻微地、模糊地感觉到了一点点而已呢?因为更多时候我们在用小我生活,其中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在被小我操控着而与其神性不得见。
神这样回答尼尔:
“你现在比以往更加需要进入你的神的空间。首先它能给你的精神带来伟大的安宁,安宁的精神是伟大的观念的来源,而那些伟大的观念也许能够解决你认为你遇到的最大问题。
其次,你的神的空间能够让你的自我得到实现,而这正是你的灵魂的目标,你的灵魂的使命。当进入你的神的空间,你将会认识和了解到,你现在经验的一切都是临时的。”
进入我们的神的空间,寻回自己的神性,追求灵性灵魂的升华,这些与我们整日为生计而奔波、忙碌之间并不矛盾。相反,带着神性来面对、完成生活中的种种任务,可能会更驾轻就熟、轻松愉悦,因为发自神性的能量和其对行为的影响,是身体、心智的能量所无法比拟的。
“要是能够在凌晨三点需要换尿片的婴儿身上看到神圣,要是能够在每月一日需要付费的账单上看到神圣,要是能够在配偶的绝症中、在失业下岗的时候、在孩子的发烧中、在父母的病痛中辨认出神的手,那才算是真正的神圣。
生活在你的神的空间里,所有事件都将变成神的恩宠。”
对于胆小的我们来说,恐怕不会体验到这恩宠,因为我们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这恩宠,不是来自于旁人,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要神性带来的恩宠,还是要小我营造的痛苦,全凭我们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