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迂腐的上校/《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参与内战退伍的上校16年里等待政府发放路费补贴和补偿金,却一直没有信件送来。

在这16年里,在儿子因发传单死后,上校的家里贫穷到“只剩两个二十分的硬币和一个十分的硬币”,“在锅里放石子煮”。他们被迫无奈,要去抵押结婚戒指,要卖了钟表和字画,以及他的妻子得了哮喘,多次欠医生费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校仍然坚持每周五去码头等待信件,舍不得卖掉能维持他们生活三年的鸡。

或许好些人认为上校直率、刚强、无畏,在政府的背叛后,仍然保留着坚定的信仰和内心的纯洁。但我觉得上校迂腐,不知变通,坚持着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他的迂腐可由以下几点体现:

(一)16年来,议会选举了7次,和他一起等待的老兵已经去世,就连邮差都和他说“唯一可以肯定会来的东西是死神”。他仍然在等待,这就像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这个细节更可以从他和妻子的对话看出:                                             “你一点也不替人家着想。”她说,  “任性,固执,一点也不通情达理。”         “你应该明白,我活不了多久了。我得的这病不算病,但是慢慢会要了命的。”她说。                                  “要是医生跟我保证,卖了那只鸡就能治好你的哮喘,我立马卖掉,”他说,“但是不能,就不卖。”                     为了等那不可能的信,连自己的病也不管,连吃食也顾不了,这样已经不能用固执,迂腐形容了。
(二)萨瓦斯是个富商,但他却敲诈上校,第一次在上校卖鸡的时候,他出九百比索。第二次,他只肯出四百比索。这明显的敲诈,上校却把他当好人。甚至在医生对上校说“唯一吃人肉的畜生,是萨瓦斯。我敢肯定他会九百比索再转卖出去。”后,上校还保持难以置信的表情。
(三)他用了16年的律师都没有换过,律师说“人们总是忘恩负义。”“如果我能创造奇迹,也不会在这破院子里讨生活了。”可上校不懂,他试图换过律师,但一直没变,他一直期望着能从律师那得到消息。

上校是天真,但他的天真更体现在对不可能的事的固执上。个人觉得,人是有颗纯善的人,但在特定条件上,人必须学会变通,懂得现实,而不是活在自己构造的世界里。

若是上校早把鸡卖掉,再做一些打算,他的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拮据,不会这样受人敲诈,不会多次欠医生钱不还,不会活得没面子。

最后一句话,“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咱们挨饿,却让被人吃得饱饱的。四十年了,一直是这样。” 这是上校的妻子在小说尾声时带着一种痛苦情绪所说出去的一句...
    VARS1阅读 4,545评论 0 0
  • 这本书非常薄,连封面封底也就100页,就只讲了一个主线,没有其他支线,结尾非常高亮,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看完的时候...
    阿尔伯特陈阅读 3,780评论 0 1
  • 如果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创造了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开头,那么这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给我们奉献了一个最难忘的结...
    记忆悠悠阅读 12,749评论 0 13
  • 伊晨與藻兒在快餐店做兼職時認識。那是雨季浸潤的九十年代,在我城裡,板樟堂、小泉居和天福是年輕人全部,城市破舊得像...
    太皮阅读 1,878评论 0 0
  • 正如M一直强势得表达她的观点,尽一切力量让事情按她的导向发展一样,要排除干扰,先得无视他们。打着爱的名号,用自...
    叮叮灵阅读 1,5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