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复印件。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品质,或多或少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
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之前我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到看了菲奥娜·默登的《镜映思维》这本书,才明白背后的原理。
一、镜像神经元的神奇作用
菲奥娜·默登是英国心理学会的会员和特许心理学家,在过去的16年里,她一直与体育、商界、政治界等各行各业的杰出表现者合作,以帮助他们创造最佳的工作表现和成绩。
她在《镜映思维》中写到:
我们出生后的前3分钟内,大脑里就会产生1.8亿个新的神经连接回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身边人的行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使我们可以快速熟悉这个世界,拥有模仿别人与学习知识的能力,也使人类文明得以传递和发展。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镜像神经元。怎么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呢?
镜像神经元就是一种存在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它具备了把对自身的感觉和对外在世界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的能力。这些神经细胞,会对互为镜像的两种现象产生类似的反应,所以叫它镜像神经元。
一些有趣的生活现象,会让你更好的理解“镜像神经元”。
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别人在打针,自己却也感觉到疼,有些人甚至不忍直视,尤其是一些小朋友……
别人打针,你为什么会疼呢?而且那么“真实”地痛!
这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这些镜像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别人行动的时候被触发,它会让我们 “感同身受”,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正在做什么的时候,镜像神经元会尽力给我们足够的刺激,让我们 “体验” 那个人的感受。
再比如,一个空间里如果有一个人打呵欠,很快周围的人都会忍不住打呵欠;迎面遇到一个人冲你微笑,你会不假思索地回以微笑;坚持健身的人身边很少会有大胖子……
这些现象就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使得我们有模仿能力、有通感能力、有同情心、有同理心……
二、做好他人的“角色楷模”,找到自己的“角色楷模”
我们的思维、行为、认知都是镜映周围的结果,从小到大,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今天的我。
所谓镜映思维,就是通过我们对他人的观察和与他人的互动,才能完成的事。
在《镜映思维》这本书中,菲奥娜·默登运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和见解,引导我们有意识地利用镜映的原理,去理解周边事物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角色楷模”,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楷模”。
阅读这本书,了解了镜映思维,给我两个重要的启示:
1.做好他人的角色楷模。现阶段我主要有两个重要的他人角色楷模
第一个,我是一名父亲,要做好女儿的角色楷模。我想她健康快乐、积极阳光、热爱学习、生活有规律,那么我就要这样做,也要为她创造这样的养育环境。
第二个,我是一名中学教师,要做好是学生的角色楷模。教书育人本是教师的天职和本职工作,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三观不太稳定,极易受身边的人影响,尤其是老师的影响。我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三观正确,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他们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那么我就先要给他们做好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一个老师的社会责任感。
2.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楷模,镜映他们的行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角色楷模——那些我想成为的人,然后去模仿他们的行为,镜映他们的做法,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现代社会,由于互联网和科技的发达,我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读很多优秀的书籍,去加入各种优秀的社群,去链接很多大咖,找到跟你同频的人,这无形中就会激活你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从而影响你的思维和认知,乃至行为和命运。
正如作家蒋方舟说过:
你如果不去读书,那么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来自于你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婆;可是你读书后,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你的观念来自于更有智慧的人。
我们的一生都在镜映与被镜映。愿我们都能做好他人的“角色楷模”,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楷模”,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