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老师发出的中级班新一轮的约练挑战,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那么达标的伙伴们今天得到了刘老师的奖励:现场咨询的展示。
近二百人的团队,相聚在yy课堂聆听着刘老师的咨询展示盛宴。一个多小时的咨询当中,刘老师很少用技术,可以说基本上就没有用技术,整个的就是一个倾听、陪伴、澄清确认和问话的引领,陪伴来访者确认他的知觉,扩大他的知觉以及有更多的一些感受、反思和领悟。
在这次咨询展示当中,给我一些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接纳自己的无能。曾经在红皮书的175页,关于赋能概念的内涵,提到了赋能内涵的20个维度,第8条,就是无能导向的维度。接受无能是人性中的一种正常的特质。
当时读到这一条的时候,我就很吃惊也很疑惑:难道无能导向也是一个赋能的维度吗?
那其实在越来越多的咨询当中,在我们的高级一期班的督导当中,越来越有一种感觉:当我们接受自己的无能的时候,往往就会更多的降低期待、稳住自己,以一颗好奇的心态去陪伴来访者。
因为没有了更多的上位者的姿态,也没有了更多的对咨询效果的期待,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更能稳住自己,以未知、尊重的态度,来倾听、陪伴以及好奇来访者在这个生命故事里有什么样的一个呈现。
2,敬畏之心。我们对来访者要以敬畏之心去对待,我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如果来访者愿意在这里敞开心扉、分享他的生命故事,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能量和内心的支撑才能做到呢,所以说对于来访者的生命故事,我们是要怀有敬畏之心去陪伴和倾听的。
他在这种不容易的状况下是怎么样坚持、努力、挣扎到现在而没有放弃的呢?又是什么在他,这么艰难的处境下,仍然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寻求解决方法,一直想做一个更好的母亲呢?
如果换做了我们,我们未必做的比他好;如果换做我们,未必能够坚持到现在;如果换做我们,未必就这么强大的毅力、能量和信心……
一边陪伴、一边学习他身上的这些正向的资源,这也是一个被来访者滋养的过程。
3,当来访者一再地提到不知道怎么办,想要建议、要方法的时侯。就是最考验咨询师的时候。
一方面提前告知,咨询是以来访者为主,咨询师是不给建议的,只是陪伴他在这个过程中去梳理、去反思,降低来访者的期待。
对于来访者一再的提到,不知道怎么样去帮助孩子,不知道怎么样去跟孩子沟通?可以在稍微沉默的情况下,把问题抛还给来访者:你认为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更愿意跟我们合作呢?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细节的点,需要我一点点的去感受去体会,去内化。所有咨询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咨询师本身,咨询师要做的就是要修我们的这个“道”,修我们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