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是以色列的年轻学者,38岁的年纪写出这么主题、视角、规模都宏大的作品,值得敬佩。译者林俊宏的翻译水准也很高,全书译文流畅、表达专业、文字精炼、层次清晰,读来没有读译本的感觉。
本书被认为是“奇书”,好评如潮,风靡全球。在我看来,其与众不同的优势和好看在于到处闪现的思想火花和思考魅力。他的思考思想体现于三个转变。
一是从“如何”到“为何”的转变。以往的讲历史,都是从前到后讲历史过程,讲历史“如何”:如何从一个阶段演变到另一个阶段,如何从这个皇帝换成那个皇帝,如何因为这个事件导致那个事件等。不同的朝代、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罗列,哪怕是讲得再清晰、小故事穿插得再有趣,也是本很枯燥的历史事件手册。本书的讲历史,则重点是讲“为何”,人类社会为何这么走、为何走这个方向而不是那个方向、为何这个阶段快而那个阶段慢等等。虽然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但叙述角度的变化,带来了很具个性的思想魅力。
二是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变。以往的讲历史,无非是罗列信息、组合信息、挖掘信息,最多是把各种信息引用过来,引用的信息越多、细节越详越显示其考据水平。本书的讲历史,则是在基本的“信息”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提炼、对比挖掘、思考研究,整理分析出信息背后的“知识”和规律,让读者了解信息的同时,领悟信息表面下潜藏的本质。信息是众所周知的,信息背后的规律则不一定是大家都想到的。这些规律与特征就是知识,是对历史好奇的人最为关心关注的,是读历史所应该获取的,比信息本身更能激发共鸣、引发思考。
三是从“历史”到“哲学”的转变。纵观全书,关注点并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历史之所以如此的哲学思考。历史只是一根红线,沿红线伸展的是各个阶段所需要关注思考的哲学问题、哲学答案。看本书,其实就是看作者对社会历史和自然历史科学的哲学思考。哲学问题自然比历史知识要具有普遍意义和心理共鸣,阅读的吸引力也更大。更何况,为了引发哲学思考的深入广泛,作者在讲历史的同时带入了物理、化学、生理、心理、经济、社会、政治、逻辑等多方面的学识,让本书的哲学味和综合性更加厚重,多领域多元化的对比分析结论更加可信,吸引力震撼力说服力也更加巨大。
作者总结,人类历史发展是由三大革命推动的。
第一次革命是认知革命。所谓认知革命,是人类在狩猎采集部落时,在相互交流和思想思维方式上的生物学革命。认知革命分三个阶段演化,把人类的合作从小规模扩大到足够的数量规模,用合作弥补人类个体对比其他动物个体的生理不足,逐步登上食物链的顶端。第一阶段是简单交流。人类只能交流简单的语义,比如提醒某处有凶猛动物需要躲避之类,比其他动物优越不多。这样的情况下,人类聚居部落不能大于50人,大于50人就会因为无法充分了解而分裂。第二阶段是“八卦”。人类用工作之余聊“八卦”的方式了解彼此隐私或性格,增加团队信任。这时的人类聚居部落可以达到150人。第三阶段是说谎。说谎表明能虚构未发生的事或讲故事,这时就出现共同愿景、信仰等宗教雏形,使不同地域不同部落甚至不同人种之间因为某种信仰而能走到一起合作,进一步形成大的社区或聚居群,使人类合作规模成倍扩大。
第二次革命是农业革命。人类从狩猎采集发展到种植养殖,从而从游猎变为定居,世代永久聚居、人口增加,社会交往扩大,国体政体逐步形成。不过早在农业社会之前,狩猎游走的智人就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顺序走遍了世界,并将世界上存在几万年的大型动物全部猎杀完毕。作者认为,如果以DNA的复制数量来判断一个物种演化成功与否,小麦最为成功。小麦驯化了人类,而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
第三次革命是科技革命。作者认为,金钱、帝国、宗教是促使人类大联合的三大因素。科技与帝国的连姻,则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航海时代殖民主义发展,成功使人类走向了演化的快车道。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农业对人类的束缚越来越少,生产的物资越来越多,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改变也越来越多,最终将使人类从人走向不死全能全知的神。
本书虽然篇幅不小,内容不少,但是文字阅读起来基本无障碍,加上涉及的其他知识领域多,哲学思考普适性强,对于科普相关学科、领悟世界本质、激发思考潜能都有好处,值得对世界满怀好奇心的各年龄层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