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一个公众号:沈丽新的教育现场,于是买了沈老师的书——《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来读。这本书虽然是2017年出版的,但是书中的内容却非常符合现在的教育情况。默默地读,有了不少感受。
沈老师是一名小学教师,儿童成长的陪伴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首批培训师,多家媒体专栏作者。著有《英语可以这样教》,译有《学习原来如此有趣》等。
一、让学生看见你对他的爱
我很喜欢文中这样的一段话:“相信每一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仅仅有爱,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样,我也相信大多数教师是爱学生的,可如果只凭借“爱”的情感,并不能够轻易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把“爱学生”的情感变成“看得见”的态度、策略和技巧,这样才能建立起专业的师生关系,才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每个教师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可是,又有多少学生能够明确教师队伍他的善意呢?我不禁想起了和一个学生的事情。
小A是我本学期新教的一个学生。原班主任跟我介绍他时,不住地叹气。从原班主任那儿,我了解到了他有点淘气,学习成绩落后,而且还脾气暴躁,跟同学们的关系不太好。有了这样的第一印象,我第一次见他时却发现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格外地喜欢帮忙。看着他的闪光点,我决定去帮助他。每天放学后帮助他补习,跟他讲解作业中的错题,晚上跟他家长联系如何提高他各方面的成绩,让他担任小组长提高他的自信心。这样的措施下,小A还是有改变。可是好景不长,小A仅仅只是情况改变了一个月,第二个月他开始放任自己,无论我如何跟他沟通交流,都无用。我才明白,他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五年,我是没有办法轻易改变的,我虽然很关心他,可是他可能并不喜欢我这样的关注,也不愿意被这样特殊对。
因为我缺乏正确的策略和技巧,导致我无法真正地帮助他。
二、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真正把他们当作人来礼遇,是否还会生气,是否还会动辄暴怒,是否还敢出手体罚?未成年人也是人,我们怎么对待成年人,就该怎么对待未成年人,甚至,更应该多一份呵护与关爱。”
近年来,不少新闻为了博眼球,大肆宣扬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的确,确实有教师会体罚学生,但是大多数的教师是善意的,他们只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前几年,我也是一个经常生气的老师,学生屡次违纪会生气,学生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会生气,甚至学生队伍站不整齐也会生气。我的心情仿佛被学生左右了,可是近几年我没有再生气了。因为我察觉到每个学生的差距,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一样的成长规律,我明白了学生可能也不是故意为之。因为多了这份尊重,我的心放宽了很多。再次看到学生的不良表现后,我会思考如何去帮助他,而不是一味的生气。
三、在教育现场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素养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我认为学校所学的应该是学科知识,而剩下的东西应该是良好的品行以及更好的交际能力。
沈老师在书中也多次谈到,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是品行的培养,第二位才是学问。我非常赞同这一点,在学校里,我总是跟学生讲到与人交往的方式要让大家觉得舒服;离开座位的时候要把椅子移到桌子里有不影响他人;要注意个人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自己一生的健康有利……
虽然这些与学习无关,但是这些技能和素养却可以伴随孩子们的一生。
沈老师的书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学习,但是我拙劣的文字记录不了那么多。沈老师的沉静、踏实将感染着我也将影响着我,让我如她一般,更自如地理解儿童,省察自己,走往更幸福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