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天早上,我依旧去爬山晒太阳。不过今天没有遇到晒太阳的伙伴。我在自己喜欢的长椅上趴下,听着书,晒着太阳,晃着腿,感觉很惬意。
旁边有一位大姐在水池里洗脚,也在听书,好像是在听新闻。就我们两个人,一个在这头晒太阳,一个在那头玩水,大家都很惬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
又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二胡的声音。原来是一家三口在外面拉二胡拍视频。我也跟着过去凑热闹,人家没把我轰走就不错了,可能是觉得我也不像个找事儿的。
后来,我出去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喜欢的小亭子里,摆上小凳子,放上茶,开始看书。前面那些事儿大概是在11点到12点之间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的。后面这些事儿,尤其是看书这个环节,就在小亭子里吹着风坐了一个多小时。
令我特别惊奇的是,因为是正午时分,整个世界特别明亮。阳光照在不同的物体上,强烈的反光反馈到我的眼中。更让我意外的是,明明应该很热的天气,在正午时光里竟然非常凉爽。这与我们印象中热到无可奈何的状态非常不一样。
其实,只要找到一个避免直晒的地方,四处通风,坐在户外是非常惬意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而我们因为怕热,失去了许多与大自然相处的机会。
我坐在那里,仔细观察周围,看云彩飘动,看鲜花摆动,听虫鸣一阵阵随着风吹到我身边。时不时有老人和孩子到我身边转一圈就走了。整个花园依旧是寂静的。
我愿意用“寂静”这个词,并不是因为空间里很安静,而是我的内心很平静。我守着这一片天地,看着阳光一点一点移动,朝我的方向涌来。我就生活在那个当下,似乎什么都记不住了,只是属于那个当下的自己。
回来以后,我把拍摄的视频和照片编辑发布了。尤其是视频,配上适当的音乐和节奏,整个世界显得静谧美好。这就是我心中喜欢的模样。原来,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是自己内心的映射。而那片刻的寂静,就是我那段时光的真实写照。我特别感谢自己有这样的感受。
二、今天开始听白先勇老师的散文集,其中讲到了他和自己挚友一起面对病痛的经历。他们从考大学之前就认识,直到50多岁挚友去世,他们都在一起。可以说,他们是彼此生活和精神的依靠。只是可惜天不遂人愿,疾病带走了他的挚友。
今天回来,恰好跟老妈聊起了每个人的命运,谈到了父亲的病,也谈到了其他家人的病。我跟她说,其实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甚至我们能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放弃。我们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陪伴亲人走到最后就行了。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要期待自己像救世主一样能做医生都做不到的事情。虽然这样说很无奈,但我当时讲的时候是非常平静的。正因为面对了现实,这样的叙述也是有力量的。
我们每个人,包括现在卧床的老爸,都要迎接自己的结局。每个人都尽可能延缓那个结局的到来。只要我们努力去延缓,那就是积极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并没有放弃什么,只是有限地尽力而为,去做一些选择而已。
老妈的状态越来越好。我今天还给她讲了营养素,告诉她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这对她来说挺难的,因为她说平时照顾老爸,老爸饭量好,她也吃得多;老爸饭量不好,她愁得吃不进饭。我非常理解,但仍然希望她能为自己多考虑一点。其实,我也尝试过跟她讲让老爸去护理院的事儿,但她不同意,还是希望老爸在家里有亲人照顾。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老妈会比较辛苦。我们再继续观察吧,一起努力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