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练习: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感

心流练习: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感

如何让自己获得“幸福感”?
心理学科普平台KnowYourself主创团队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普通人通过实践、学习和练习,是可以让自己活得有“幸福感”的。文章从技术的角度,分享了一种让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实操方案——“心流”,心脏的心,流动的流。我来给你具体说说。
“心流”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2004年提出,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的某件事情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从而体验到的一种幸福的精神状态。
奇克森特米哈伊将人们进入“心流”时的状态描述为:你感觉自己完全在为这件事情努力,自己也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你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都被发挥到极致。具体来说,就是7个方面:完全沉浸、感到狂喜、内心清晰、力所能及、平静感、时光飞逝以及内在动力。
你肯定要问了,要达到心流需要做哪些准备?奇克森特米哈伊认为,通常当人们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更容易产生心流,尤其当这件事情又有一定的探索性。这是因为,对于喜欢做的事,人们会更愿意集中精力;而具有探索性,则使人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进入一种“狂喜”的状态,也就自然体会到了幸福。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进入“心流”的条件。
首先,进入”心流“对任务的挑战性和技巧水平有一定要求。挑战水平偏高、技巧水平偏高,人们就比较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进入心流。如果你一直做简单的、毫无挑战的事,那幸福感就不会来得那么顺利。面对挑战,你还必须掌握足够的技巧。其实我们做大多数事情,都是刚开始做的时候觉得没意思,投入一定时间学习之后才会觉得有意思,也就是因为,掌握了技巧,你才会体验到做这件事的幸福。
第二,拥有“自主能动”人格的人更容易进入心流。具有自主能动人格的人,实际上就是那些拥有更少自我意识、而拥有更多成就取向,以及责任心更强的人。
自我意识、成就取向、责任心,这三个因素我们一个个来分析。先来看看自我意识,它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外在以及行为表现的在意程度。一个人如果自我意识过高,那很可能因为过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而无法集中精力在所做的事情上,所以高自我意识不可取。其次是成就取向,有研究发现,有成就取向的人通常更愿意迎接新的挑战,也更愿意努力学习新技能。最后,是责任心,通常责任心更强的人,有更多机会进入心流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他们喜欢解决问题,愿意花时间接受挑战,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更能够自我控制、专注做事。
说完了进入心流的条件,再看看如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有3个方法可以参考。
一是尝试更多的事情。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去尝试做一件事,你才会真正知道自己对它的感受。靠想象、分析和测试都不能真正帮你做到这一点。
二是对“挑战”与“技能”做评估、调整。当你发现一件事情充满挑战,而自己却技能不足时,应当及时学习新的技能以应对挑战;相反,当一件事情挑战不足时,适当地增加难度,也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
三是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主动寻找反馈。目标越明确时,人们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就越有把握,也越能够专注地努力。而寻找反馈,则能够帮助人们根据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避免因为反复碰壁,消耗了热情和精力。
以上就是KnowYourself提供的关于如何进入“心流”,并借此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实操方案,希望你能从中有所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观点:普通人通过实践、学习和练习,是可以让自己活得有“幸福感”,即“心流”。“心流”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
    共剪西窗烛阅读 964评论 0 0
  • 本文来自对网络上相关信息的整理。 定义: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人做一件事情时忘我愉快的状态,...
    金石明镜阅读 5,156评论 0 14
  • 2017.8.2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8月28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
    阳明AI阅读 259评论 0 8
  • 在生活中真理往往是最简单的那些道理,也因为简单所以常常被人们忽略,想要真正的获得成长需要我们慢慢修正自己脑中的常识...
    A00小浅阅读 304评论 0 2
  • 久未提笔,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该回忆什么,该展望什么。一半是因为渐渐失去了写文字的能力,一半是生活有点波澜不惊,但...
    漱溟清潭阅读 520评论 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