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普通人通过实践、学习和练习,是可以让自己活得有“幸福感”,即“心流”。“心流”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2004年提出,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的某件事情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从而体验到的一种幸福的精神状态。
奇克森特米哈伊将人们进入“心流”时的状态描述为:你感觉自己完全在为这件事情努力,自己也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你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都被发挥到极致。
具体来说,就是7个方面:完全沉浸、感到狂喜、内心清晰、力所能及、平静感、时光飞逝以及内在动力。
要达到心流需要做哪些准备?通常当人们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更容易产生心流,尤其当这件事情又有一定的探索性。这是因为,对于喜欢做的事,人们会更愿意集中精力;而具有探索性,则使人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进入一种“狂喜”的状态,也就自然体会到了幸福。
进入“心流”的条件:
首先,进入”心流“对任务的挑战性和技巧水平有一定要求。挑战水平偏高、技巧水平偏高,人们就比较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进入心流。如果你一直做简单的、毫无挑战的事,那幸福感就不会来得那么顺利。面对挑战,你还必须掌握足够的技巧。其实我们做大多数事情,都是刚开始做的时候觉得没意思,投入一定时间学习之后才会觉得有意思,也就是因为,掌握了技巧,你才会体验到做这件事的幸福。
第二,拥有“自主能动”人格的人更容易进入心流。具有自主能动人格的人,实际上就是那些拥有更少自我意识、而拥有更多成就取向,以及责任心更强的人: 1、自我意识,它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外在以及行为表现的在意程度。一个人如果自我意识过高,那很可能因为过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而无法集中精力在所做的事情上,所以高自我意识不可取。2、成就取向,有研究发现,有成就取向的人通常更愿意迎接新的挑战,也更愿意努力学习新技能。3、责任心,通常责任心更强的人,有更多机会进入心流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他们喜欢解决问题,愿意花时间接受挑战,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更能够自我控制、专注做事。
如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有3个方法可以参考。
一是尝试更多的事情。只有通过实践去尝试做一件事,你才会真正知道自己对它的感受。靠想象、分析和测试都不能真正帮你做到。
二是对“挑战”与“技能”做评估、调整。当你发现一件事情充满挑战,而自己却技能不足时,应当及时学习新的技能以应对挑战;相反,当一件事情挑战不足时,适当地增加难度,也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
三是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主动寻找反馈。目标越明确时,人们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就越有把握,也越能够专注地努力。而寻找反馈,则能够帮助人们根据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避免因为反复碰壁,消耗了热情和精力。
摘自:KnowYourself(研究:一种掌握“幸福感”的实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