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2017年,我读到长投网小熊的文章写时间成本的,是花钱请人将午饭快递上门,还是自己开车去买快递,他算了一笔账。当时我还很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他的时间可以换来更多的钱,而我的时间,单价低,节省下来的时间好像也没多大价值。
2018年,自从我找到了人生目标后,我才渐渐认可了小熊老师的说法。当然,更多的认识应该是来自笑来老师——因为他让我知道了,省下来的时间,都可以用到自己的成长上。忽然发觉时间过得好快!
唉,其实我发现自己身上好多毛病。我觉得时间不够用,但今天中午我还是和妈妈一起逛了一圈。是的,父母这种没有文化的人,从来不知道在业余状态的时间是可以用来看书提升自己的。是的,在农村一些家庭,如果你成天拿着本书看,不干活,人家会认为你在家不学无术呢!不过,幸好我的父母从来认为我看书都是学习~虽然曾经的我是表面努力的人~
02
前几天忽然看到同事的手,皮肤皱皱的——年龄不饶人啊!所以这几天,我也经常注意自己的手背,忽然发现自己的手背皮肤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紧致了。任我多擦多少护手霜,都不见光滑……是的,我在中年的路上!
时间没有饶过谁!
心有戚戚焉!
隔日,听到得到一篇文章《我们对中年有什么误解?》,这篇文章关于中年有个新观点,让我稍微释然了点。
这篇文章主要解读了美国动物学家大卫·班布里基《中年的意义》中的观点。班布里基把人看做动物,用冷峻的眼光看待人类中年的意义。
在自然界,大多数动物都是没有中年的。一些昆虫,交配后就死亡了,比如蚕蛾。还有一些动物,等到自己的孩子性成熟后也死亡了。因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啊,还要存活着和后代争夺有限的资源干什么呢?
但是,人类不同,人类出现了转折点——中年。人在失去生育能力(现在人类会自主绝育)后,会相对稳定地生存二十多年才进入老年。这既不生育也不衰老的20多年,其实就是中年。
不过,从生物进化来说,人并不需要转折点,一切的转折其实都是为进化服务。所有留存下来的性状,理论上都应该能找得到对这个物种的存续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中年为进化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吸收营养,不断发育,吸收知识前辈们的经验。
人到中年,体力会达到一个巅峰状态然后下降,接着智力又继续达到巅峰状态。
在我们体力很强的一段时间,我们为后代的生存提供食物。大猩猩5岁就能独自寻找食物了,但是人类的孩子要到十几二十岁才能养活自己。不仅是现代社会,就是远古社会,年轻人要能成功狩猎野牛等大型动物,也要中年人的技能、经验。
等我们体力下降智力达到巅峰时,又要为孩子的大脑持续不断地投资,将我们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们。
人类的亲本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点就是:人类进化出了大脑。所以,我们的很多活动都是要为提升大脑的功能服务的。
中年各个器官机能走向衰退,而大脑停止发育,却没有衰退。研究证明,在中年以后的20多年,大脑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大脑只是切换到了一种耗能更低的状态。而这时候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后代的大脑。
我理解的中年阶段是从35岁以后至60岁之前的一段时间。30岁之后,准确地说应该是35岁左右,我觉得自己的的体力、抵抗力等在逐渐下降。我现在动不动就会感冒~~但是,这几年,我忽然觉得自己想问题通透了些。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最近一年认识了新的导师,开启了心智;一方面也是前期的积累,才能有一种小溪缓慢流向大海的感觉——融会贯通(当然这还只是对一小部分知识)
所以中年阶段,没必要看得那么悲观消极。这恰是一个最好的阶段,因为你的智力达到了巅峰状态。
有点遗憾的是,前期的积累不够多。所以,现在得抓紧吸收知识啊!幸亏我还在中年的前期。
小结:人类为了帮住后代发育出更成功的大脑,演化出中年这个人生阶段。中年人在体能的巅峰时刻为后代寻找食物,接着体能减退,智力又达到巅峰,继续为后代传递信息。在不同的阶段,变着花样为后打大脑进行投资。
结论:中年是最好的价值阶段;如果自己没有那么上进,承担起投资下一代大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