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真的很喜欢在空间写东西,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各种聊天工具的增多,那里渐渐变成了回忆。有些话想说的时候没说,久了以后真的会忘记。当日记变成周记,周记变成月记,月记变成年记,呼……十年就这么过去了。不舍,当然会不舍,不是因为不舍得那个年轻的自己,而是因为不舍得那些和亲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今天想说的是一部韩剧带给我的感悟,《请回答1988》,那些少年,那些成长,那些邻里,那些亲人,那些友情和爱情。
有些事总要很久以后才会懂 曾经认为最痛苦的学生时代,成了现在最怀念的过去。双门洞的孩子们做的事好像就是我们小时候做的那些,包括女主小时候总和姐姐打架,也是我常做的,不过我的姐姐没有那么高冷(骄傲脸)。看到娃娃鱼骑摩托车摔了进警局,准备好接受妈妈的暴风雨时却被温柔以待的错愕与惊喜,我就想起小时候真的有很多次,我以为会挨一顿胖揍,但却风平浪静地收尾的场景。那个顽皮的我,那个不爱读书的我,真的让妈妈操碎了心呐。我是近视眼,很多事情,很多感情,总要演绎在别人身上我才看得清。看,那个调皮捣蛋的自己,那个任性叛逆的自己,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爸妈及周围的人得有多爱你,你才能拥有那段无忧无虑、恣意妄为的时光。
远亲不如近邻 剧里的双门洞,就像我们北京的老胡同,平日里,妈妈们一起拉拉家常买买菜,爸爸们一起喝喝小酒聊聊时政,而孩子们,则一起上学一块玩耍。谁家有吃的各家都送一份,谁家有困难各家挺身而出,谁家有喜事各家一起分享。久而久之,住在一个小区里的人,就慢慢变成了亲人。可是这样好的邻里关系在当下,恐怕最难得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陌生的人和事,我们除了怀疑还是怀疑,于是互不打扰成了大家恪守的信条。缘深情浅,所以虽然一开门就会相遇,我们却始终让大门紧闭。我想,这也是编剧想要留给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吧,我们都相信世界上一定是好人多,可为什么信任还是成了奢侈品?是不是我们太害怕失去,反而孤立了自己。突然想到前一段时间感觉人事复杂的时候,竟然有避世独居的念头,确实肤浅。衷心希望,某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他对你好,你的第一反应不是怀疑而是感谢;衷心希望,我们都是这个“你”,也都是这个“他”。
你是我的好朋友 特别喜欢女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真性情,对朋友,对家人,都那么热烈而真诚。看到德善的三人帮重聚的时候,感动泪目,一声朋友,一生朋友,纵然我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踏上不同的征途,但再相见时,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无法伪装,因为不同的人生旅途上,我们一想到对方,唯一的念头就是希望她好,希望她越来越好。有时候睡一觉醒来,我会心惊,要是没有朋友,这些年我过得该多么单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谢谢那些年、这些年一起做梦一起犯二、一块打闹一块疯癫、互相倾诉互相鼓励、陪我哭陪我笑的你们,这份没有压力的陪伴和给予,让我觉得“财大气粗”、“富可敌国”,所以也请不要对我理所当然的回应有压力,我就是希望你们好,想对你们好,嗯,好朋友,仅此而已。
我们都喜欢过一个人 剧里的爱情,不管是哪一对,甚至所有的长辈,都让我有种“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的感觉。那些因为友情、学业、世俗的隐忍,那些毫无保留的相信,那些习惯成自然的守护,那些犹豫不决的错过,那些玩笑式的告白,都是闪亮的、美好的。青葱岁月里,我们都喜欢过的那个人呀,即便什么都变了,你不再年少,我也是。我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你也是。可不论时光走到哪里,你依旧是你,是初相见正青春的样子,是最美好最耀眼的样子。
是我们幸运,遇上这么好的父母 最后四集,简直就是催泪弹,我总是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不是被强行煽情的那种感动,而是一种强烈的通感,让你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才发现原来自己经历的也同样感人肺腑。剧里正八妈妈遭遇更年期的那段,以及描述宝拉和爸爸的那段,随便一句台词,随便一个画面,都是“蓝瘦.香菇”的注解。想想妈妈更年期的时候,我这个女儿做得甚至不如别人家的儿子,真的是不应该(内疚脸)。而和爸爸的相处,真的就如同剧中的父女一样,一板一眼,从来没有直言过感谢和爱。从前我只是知道我们长大了工作了家里会不那么热闹,看完电视才又多一份了解和认识,原来父母比我想象的还要孤单得多。年岁的增长,体力的下降,社会地位的下滑,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之大,我的父母从来都没有跟我提过一言半句,还总是配合着我的需要,担心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想到这一次爸爸的生日,我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去,享受的是相聚的欢乐,而他们又要用多久去习惯欢聚之后的落寞?剧里宝拉的爸爸说,是他们幸运,遇上这么好的儿女。其实我也知道,这世上自私的父母何其多,是我们幸运,遇上这么好的父母。
平凡就好 老人说的话,没有一句是错的。这话十年以前,我嗤之以鼻,但现在我信了。这辈子,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平平凡凡的工作,平平凡凡的结婚生子,平平凡凡的知己三五,平平凡凡的相夫教子,平平凡凡的赡养父母,平平凡凡地变老,这样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