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的反应顺序大致如下:12
氢元素聚变为氦元素。这是恒星内部的主要聚变反应,因为氢元素是恒星的主要构成成分,而且发生聚变所需的要求最低。
当恒星的内部温度和压力足够时,氦元素开始聚变,生成更重的元素,主要以碳和氧为主。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碳元素、氖元素和氧元素开始发生聚变,最后的产物主要是硅元素,还有一些钙、硫等元素。
在大质量恒星内,会发生氧燃烧过程,使氧成为更重的元素。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密度。
当核心的氧被耗尽后,会触发硅燃烧过程,硅和其他元素通过光致蜕变发射出一颗质子或是α粒子,进而创造出新的元素,按以下的顺序进行每个步骤:硅–28 → 硫–32 → 氩–36 → 钙–40 → 钛–44 → 铬–48 → 铁–52 → 镍–56。
在恒星内部,除了上述的聚变反应外,还有质子-质子链和碳氮氧循环,这些反应也是4个氢核聚变为一个氦核的过程。
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后,如果物理条件允许,氦原子核可以继续进行反应,生成更重的元素,如碳、镁、钠、氖、氧等。
硅燃烧可以生成镍、铁等元素。
综上所述,核聚变的反应顺序是从氢元素开始,逐步聚变为氦元素、碳元素、氧元素、氖元素、镁元素、硅元素,最终在更高温度下,硅元素聚变为铁元素和其他重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