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中写:“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为人处世,要学会少言。
不知道的事情,不评价,看透的事情,不拆穿,无谓的事情,不争辩。
记得看到过的一段话说:
“我们手里都有玫瑰,也都有枪,开枪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以免伤及无辜。”
语言也是一样,再柔软的舌头,也有挑断一个人筋骨的力量。
囗事生非惹出的祸端,不由得让我想起在身边衍生出的一出悲剧来。
事情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我生活的村子里,人们的思想都很守旧,尤其是女人们更在乎三从四德。
村子里有一个喜欢多嘴饶舌囗无遮拦的妇人翠姑。因家族内务纷争,嫉恨本家族兄木清,便在村里散播流言,说族兄家的长女桂桂,年纪轻轻就不守妇道,经常在夜半外出和不三不是的男子厮混。
说的多了,村民们也跟着议论,最终这消息传到了族兄耳里。那个年代,这样的消息乡下人很忌讳的,何况桂桂正值青春,还没嫁人待在闺中。也是事与凑巧,刚好那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桂桂和村里的闺蜜云姣一起,在离村不远的马路上散步时,碰上了隔邻村子里也在溜弯的同学张明。
那个年月,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乡下的少男少女在夏夜里,唯一的消遣就是压马路。闺蜜云姣见张明跟桂桂熟悉又是初中同学,不想当灯泡便先回村了,而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翠姑看到了。本来翠姑还是桂桂的婶婶,由于翠姑经常有事无事的挑起小叔和她家扯皮先骂,桂桂也不待见她这个婶婶,和张明聊天时,看见翠姑婶婶装像没看到的,也没理她。
就是这次遇见,成了翠姑饶舌散布消息的来源,本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到了翠姑嘴里,咵出来的变成了不守妇道,和男人厮混。翠姑还有板有眼的说,桂桂为了与男人厮混还支走了兰姣妮子,她老远就看到了,因为那天十六月亮光太亮,而她回家后,一个多小时桂桂才回家(翠姑家与族兄木清中间仅隔一户人家),瞎她(桂桂)跟别人搞了么时地,不是找男人还能咋滴。
而那年月,农村里封建余毒思想普遍,结婚嫁娶大都靠媒人作媒,虽然已经是新时代提倡自由恋爱,但是在农村里还是很少见。族兄木清没读过书,就是个老封建,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问他女儿桂桂有没有这回事,正值叛逆期的桂桂,心里想着我与同学聊聊天,谈谈人生,老爹你至于这样严肃吗?便在言语上顶撞了她爹木清。
农村里,重男轻女的观念更不用说何况老封建木清,在家里独一无二的尊严受到女儿桂桂的挑衅后,老封建木清以为女儿做了什么丢人的事,不由分说地扇了女儿一耳光,还把桂桂锁在了屋里。自个儿和老伴下田忙活农事去了。
那个夏天,我和村里的几个小屁孩(放了暑假)正拿了自制的长竹杆网兜,在村子农家门前的树从中网知了,看到桂桂屋前聚集了几个叔伯,婶姨。连忙和一众小屁孩跑了过去。只见一个大婶往躺在堂屋地上桂桂姐里灌肥皂水,屋里充斥着药水味。桂桂姐在家里喝了农药水,喝掉了一大半农药瓶,(那时的农药瓶比矿泉水瓶子都要大)在地上打滚嘶叫时被邻居张婶听到了,张婶赶紧叫上几个叔伯,下开了桂桂家的木门,化了肥皂水施救。
老封建木清和桂桂她娘在乡民的转告下从田头,打着赤脚赶了回来,桂桂妈一边小跑着一边号淘大哭,赶回家时桂桂妈托着脸色已泛青的桂桂,哭号着要桂桂拼命往外吐,木清找着村里仅有的一台手扶拖拉机村民建书,开着拖拉机来到门前,麻利的往拖拉机车箱里铺上了稻草,垫上了席子,在众乡亲的帮助下,把满嘴吐着白沫子的女儿放在席子上,建书待木清夫妇和张婶上了车箱扶好了后,挂了六档,手扶拖拉机呼哧哧,蹦哒蹦哒的在村里的土路上,扬起了一半灰一半烟的嘟嘟而去。
我们一众小屁孩,也围在桂桂家门前的树荫里,听着村里叔伯婶姨们的议论,从议论中才知道桂桂姐吞服农药水的原因。没隔多久,建书大哥驾驶着手扶拖拉机回来了,去时是几人,回来的也是几人,只是桂桂姐变成了死人,鼻腔里还有未擦干净渗出来的黑色血渍。后来听建书大哥说,还没到医院桂桂就落气了。
在桂桂姐寻了短见的那年秋天,翠姑一家搬走了,搬到了哪儿,也没听村里人讲起。
慎言,能反映一个人的分寸感,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慈悲心。真正成熟的人,言语有尺,说话前深思熟虑,从不会戳人痛处,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心。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为人处世,要学会少言。
愿你我余生,遇事多一份清醒,为人修一颗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