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兰风 稻田明月
图 | 吴健
曾几何时,一曲湖北大鼓《丰收场上》,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曲目中出现过大量黄陂方言,让许多人知道黄陂,也让许多人欣赏到陂腔汉调独特的韵味。这大概是黄陂方言,第一次以艺术的形式,成功登上大雅之堂,是黄陂方言的殊荣,也是黄陂人的骄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眼花缭乱的各种文化形式,充斥着各种媒体。传统的乡土艺术渐被快餐文化、消遣文化、外来文化等淹没,那种带着浓郁的草根气息,诙谐幽默,机智俏皮的说唱艺术——湖北大鼓,似乎一度淡出,令人无限怀念。
近年来,在武汉地区及多种媒体上,活跃着一个青春阳光的身影,把湖北大鼓再次敲响——他,就是青年曲艺演员吴健。
《说唱黄陂》《说唱黄陂②》《说唱蔡店》《说唱李家集》《说唱姚家集》《说唱大武汉》《武汉人过早》《那些年,我们唱过的民谣》等曲目,依次推出,再次为父老乡亲寻回记忆,为流浪的打工者找到乡愁,为创业打拼者留下休憩的精神家园。
二十年前,吴健爱上了湖北大鼓,把青涩的芳华毅然嫁给了这门曲艺,湖北大鼓是他的必修课,也是他的生活;二十年后,湖北大鼓是他的人生,更是他的责任。湖北大鼓东山再起,受惠于吴健对艺术的热爱。
一个成长在大都市的80后,放弃省城优越的工作,拒绝利欲诱惑,远避光怪陆离的夜生活,眷恋着乡土,经常潜心深入祖籍黄陂的古村巷陌,采风探访。一位老人,就是一部历史,一尊古石,就是一段故事,一块土地,便掩埋一个朝代,他的足迹寻遍黄陂山山水水。这样一个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如此热爱黄陂乡土,是黄陂之幸!
有人统计过,平均每两周,世界上就有一种语言消失。随着时代变迁,黄陂方言中,有些独特韵味的俚语,也濒临消失。吴健把散落在乡间、流失在古老时光中的民谣民风,发掘收集整理,把这些非物质的乡俗传承,以艺术形态,展现在舞台和屏幕上。这个巨大工程,不仅需要毅力和体力,还需要艺术天份,更需要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担当。
“吴健团队”传承着湖北大鼓,拯救着地方民俗文化,并发扬光大。
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人说唱。一个青春版的组合,说唱着传统的湖北大鼓,有点有面,有男有女,动静相宜,耳目一新。
在表达方式上,突破了以唱为主说为辅的传统。大胆尝试快节奏的舞台动作,并以夸张的表情,富于变幻的语言,插科打诨,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冲击,博得眼球。
在背景音乐上,突破了传统民族音乐,吸纳Rap、酒吧流行元素,让这门独特的地方曲艺,既传统又不自封,既古老又不古板,给观众带来新的听觉冲击,赢得了年轻人的审美认同感。
在内容上,视野开阔又集中,第一次把说唱主题,落地在具体的乡镇,这样的曲目,极具个性且倍感亲切。比如《说唱蔡店》中,“嗯朗嘎吃了冇”“哎呀惹”等口语,生动形象,听得人心里热乎乎、感觉肉砣砣、嘴上笑哈哈。
吴健是著名的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的徒弟,同时也是小曲皇后何忠华门徒。同时拜两位名师学艺,这在演艺界是少有的,也说明着吴健对艺术的渴求及名师对吴健的器重和厚望。这便造就吴健演艺生涯的独特性。
吴健青春阳光的外型,很容易被人归纳入偶像派,但通过他的创作过程及作品质量,才发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力派。已经推出的系列作品,皆是他亲力操刀,躬耕笔耘而成,每个细节都凝着他的勤奋。这便是吴健艺术形象与内在的双面性。
在鲜花与掌声面前,在光艳与荣誉面前,吴健是潮男,但在骨子里面,在血液之中,藏流着的,却是深深的乡愁,是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乡俗乡情的钟爱,对艺术的敬畏。这便是吴健身上的矛盾性。
武汉是荆楚文化中心,黄陂则是武汉的根。黄陂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急需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支撑,发掘宣传黄陂文化不容迟缓。这便是“吴健团队”说唱曲艺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民俗的,也是民族的。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文化才是区别民族的特征。民族文化扎根于民俗,只有丰富的民俗,才能产生辉煌的民族文化。相信湖北大鼓,这朵带着纯朴乡土气息之奇葩,在“吴健团队”的呵护下,沐浴阳光,开遍荆楚大地。
本文作者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木兰风 出生于武汉黄陂蔡店,自幼喜好诗书画,曾经在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过多篇诗歌散文。
稻田明月 出生于蔡店郭岗,定居黄陂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