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背诵《唐诗三百首》中以边塞诗或者战争为主题的作品,今天背到祖咏的《望蓟门》,比较有意思,想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有关这首诗的战争(写作)地点
我之前看的边塞诗好像很多写西北的,例如凉州、吐蕃战事等等。总给我一种古代中国更加关系西北战事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在唐诗中看到写中国北方的战事(除了杜甫的那首剑外忽传收蓟北,注意这里的“剑”是剑南,一个地名)。从这首诗的标题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蓟”,中国北方的时期,百度百科告诉我,蓟门指代的是唐朝与契丹民族的战争之地。首联上半句再次点名地点“燕台”,提起“燕”,我们可以想起熟知的“河北燕赵大地”,“燕”和“燕台”背后也是丰富的历史故事,需要今后多了解。
[if !supportLists]2. [endif]首联第二句,“笳鼓暄暄汉将营”,里面点名了和边塞有关的独特事物:笳鼓(我看过另一个版本是箫鼓)。史诗中有一些涉及到“笳”的记录,例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蔡女昔造胡笳声”,等等,我们得知,“笳”是外族敌人的乐器,而蔡文姬被匈奴所掳。“笳”是匈奴所在之地的乐器,那是不是说,笳也是契丹民族的乐器呢?
[if !supportLists]3. [endif]汉是另外一个借代,我们很熟悉汉人指代中国人,在古诗中,“汉”字也用来比喻中国人,例如“汉皇重色思倾国”。
[if !supportLists]4. [endif]颔联我不明白上半句“万里寒光生积雪”,百度百科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时作者登高远望的景色,为什么会看到“积雪”呢“?是因为这首诗写成于冬天吗?下半句,”三边“百度百科说指”幽、并、凉“为三边,这三个地名在这里连用指东北、北方、西北的边防地带。我很喜欢这个小知识,因为它让我得以了解唐朝政治区划的范围和演变过程。幽州、凉州好像更有名一些,但是并州在诗中更少见一些,前几天背了一首诗”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是我第一次看见并州。
[if !supportLists]5. [endif]颈联再次出现大量地点。“胡“字我猜是对外族人的统称。下半句,百度百科说“海”是渤海,“云山”就是一座山(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座山),“蓟城”很明显,也是一个地点。
[if !supportLists]6. [endif]我非常喜欢诗的尾联,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用典这种修辞方法。而且尾联上半句和下半句各用了一个典故,我熟悉的投笔从戎,和汉人终军向汉武帝主动请缨的故事。
总的来说,我目前看战争诗最关注两点:诗所完成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可以帮我理清唐朝时期,战争的脉络。战争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丰富的知识点,很可惜没有老师能给我讲,现在只能自己摸索地学习。
另外,颔联“雪”字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祖咏的另外一首诗《终南望馀雪》,“积雪浮云端”,这首诗很难背,虽然是首绝句,但是我一直没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