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提起苏州,最多的是两句:一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苏州是个好地方,二是苏州出美女。
我估计外地人喜欢说的,是苏州出美女。他们口里的苏州出美女,多来自戏文,来自那些话本里的莺莺燕燕,那些传奇里的名妓奇女,那些昆曲里的软糯低吟。而今天苏州人自己,多半还会拉上张馨予、刘嘉玲,拉上朱迅,再拉上韩雪,我曾听一个苏州人无比自豪地说他和韩雪是同学,后来才知道他也就是在韩雪读的苏高中上过学。
以苏州3000年的历史,以苏州近代的文脉汇集,出几个漂亮点的女子实在是平常的事,但那些,其实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有些远。
我曾经听一个导游这样描绘,上海的美女都去了外国,苏州的美女都去了上海,今天大街上走的这些,都是外地来的,嘿嘿,其实导游基本也是外地人,你一问她哪里人,大声地吼,苏北的!
苏州属于苏南,这不是搞地域歧视划分,只是为了说明一个地区人的特征,一方水土一方人,苏南,最最最纯正的江南,诗人心里的江南,戏文里的江南,才子佳人的江南,这里的女子,自然别有风味。唯独伤心的是,今天,你走在大街上,你碰不上一个苏州的女子,诚如导游的描述,大街上的,其实是外地的。
有一天听收音机,播的是阿万茶楼,说几个调查机构的数据,说很多小区,说苏州话的也就2%左右。当然这不表示土生的苏州人只有2%。但至少说明,苏州人正大规模被外地人熔化,假以时日,要再看那些地道的苏州美女,会越来越不容易。
好吧,我说正题,要看苏州的地道美女,到底到哪里去?
有人说那得在六城门里,所谓阊门,盘门,娄门、葑门、胥门、齐门这一圈的范围,也就是所谓的老城区,我留意过,那些小桥上走的,那些古巷里行的,那些深院里一炊一饭的,那也是外地人,你实在是从生活圈子里看不出谁是土生的苏州人。
在这里生活5年了吧,我慢慢总结出必定是苏州本地人的两个职业,绿化带栽花的老阿姨,地铁安检的保安妹妹。
不能略去栽花的老阿姨,她们虽然老了,但也有她们的芳华,也有逝去的青春,甚至,还有远去的故事。
青布包头,传统水乡上衣,小脚的裤子,配一条蜡染的围裙,清晨的一缕阳光里,她们安安静静地在路边的绿化带里将一棵棵的花种下去,红色,黄色,粉色,紫色,苏州的路边从来不缺五彩缤纷,哪怕冬季也是如此,这得益于不管什么季节,苏州城到处有她们的影子,青莲衫子藕荷裳,学者这样总结她们,这个总结倒是贴切,苏州是水乡,但现代化让公路强势夺去河道的地位,唯有这群行走的青莲衫子,让我们一次一次唤醒对水乡的记忆,虽然她们安安静静,她们在树下,在绿草间,在花丛里只是柔声细语,但一恍惚,你就被吸引去,那笑容,那神态,于是你会想起那些船头的红菱,那些夜半深院里的戏文……
有一次我在地铁口,找不到去山塘的路,一个青衫的阿姨正在仔细地一路勾去地砖缝里的杂草,地砖已经很有些年头,一如老阿姨的年龄,她是在把这些缝里刚冒芽的草除去,保持路面的整洁,我上前问询,我知道,这是个本地人,原以为,这个年龄的老阿姨,我会听不懂她的吴侬软语,没有想到,她张口的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虽然带着浓了点的苏州音,她耐心地给我指路,给我计算过几个红绿灯后该往南还是往北,那一串软糯的普通话,那一头的白发,让我唏嘘不已。我断定老阿姨年轻时一定很美丽,没有理由,就是一种感觉。
接下来说地铁的保安妹妹吧,基本上,她们都是本地的,第一眼看过去,几乎都会有一个疑问,这是保安吗,或者叫安保?纤纤细细,微语轻声:来,小朋友,先退出黄线去;先生,阿能把瓶里的水喝一口。有时候跑得急了,被她这么一喊,心甘情愿就那么慢下来,甚至你有时看着她那摇啊摇的身枝,你会想,这真要有事情,到底是让她保护呢?还是要保护她?但她背上明显又背着secruity这么几个英文字。神奇地是,苏州地铁几乎没有出过事情,相反,它是全国来看都比较安全的运营地铁之一,并且,乘坐体验应该是最好的,据说,半小时之外的上海,坐地铁是要硬挤上去的,脸贴着窗玻璃,那并不算奇怪的事。但在苏州的地铁,那是不太能发生的。小城有小城的优雅,一如那些弱柳扶风般的地铁安保妹妹。更多的,她们并不是用强力,她们是在用一种姿态和笑脸安抚你的情绪,如果你刚在大上海问了地铁工作事情,体验了她们“阿拉上海人”的优越,半小时后来到苏州地铁,迎面而来看到她们春风一般的笑颜,郁闷一般都会消去,如果恰好在早九点前,还给你递上一份免费的报纸,伴随你匆匆的脚步声,后面是一声注意安全的柔声细语,那么,幸福感满满的是不是。
好吧,今天先说到这里,苏州,江南水乡的女子,行走的莲子青衫耦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