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研讨课教案 孟津县第一实验小学 吕娅煜 一、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光辉形象。 2.了解这篇微型小说的写作特点——语言简洁、环境烘托、结尾巧妙。 二、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四、 教学过程: (一)以“桥”导入,梳理课文。 1.导入:一座桥连接两岸,一座桥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桥》。 2.我们先来读一组词: 咆哮 放肆 狂奔 狞笑 势不可挡 ①仔细观察,这组词描写的是什么?(洪水) ②这组词加“洪水”二字再读,来感受洪水威力。 (二)聚焦环境,感受“桥”之险 1.让我们把这些描写暴雨、洪水的词语放在句子、文章中再读,你对哪一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1)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句子一: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①师:你真能干,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山洪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呢?是呀!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可怕! ②师:哪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你真会读书,从“咆哮”、“受惊的野马”、还有“势不可挡”可以感受到洪水很大、速度很快。 ③师:哪位同学有勇气读读这句话。读得非常流利,但老师感觉还不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谁再来?(生读、齐读)你感受最深还有哪一句? 句子二: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①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大雨吗?(倾盆大雨) ②师: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两句话,不仅写出了雨水的大,而且写出了雨水的来势凶猛。谁来试试读读这句话? ③师:读的不错,让雨水泼的再急些,倒得再猛些。再读。 过渡:不错,短而有力。描写紧急情况时,如果用上这样的短句,就能突出紧张的氛围。你还找出哪些描写洪水的句子? 句子:※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讲解: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呢?(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把洪水的跌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同学们请看视频,让我们再现当时那恐怖的场景。 师总结:好恐怖的洪水,生命在洪水面前是那样脆弱。通过合作朗读来感受洪水的肆虐。 3.师生合作朗读: 师:这是一场凶猛的洪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 师:这是一场猖狂的洪水---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这是一场恐怖的洪水---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这更是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洪水---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过渡: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迟一分钟过桥就意味着什么?(预设:危险,不仅仅是危险,更是村民们的生命。) (三)聚焦人物,感受光辉形象 山洪爆发,村民们荒不择路逃向木桥。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此时,老汉在干什么? 第一次冲突: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镇定)哪个词最能表现老汉的镇定?(盯)他通过眼神告诉人们什么?(对,告诉人们不要挤。) (2)老汉就是用这种眼神让大家尽快镇定下来。从这个神态描写,可以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谁可以读读这句话? (师:你很镇定,但不够威严。谁再来?老师把“声情并茂”四个字送给你。) (3)老汉“盯着”是什么样的乱哄哄的人群?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的向那木桥拥去。 师讲解::“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这些词可以看出他们他们非常的----慌张。村民们有出路吗?有,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桥,那此时这座窄窄的桥,在人们心中意味着什么?这是一座可以逃生的桥,生命之桥。老支书用自己的威信镇住了村民们的慌乱,为顺利逃生赢得了先机。)过渡:文中类似的情节还有几处,小组交流讨论:再次深入文本,梳理出围绕“桥”产生的情节冲突。 第二次冲突: ※“桥窄!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面!”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坚定、果断、有力) (2)谁来试着?不错!我们听出了老汉当时说话的坚定果断。 师讲解:老支书的命令,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老子果断的一句话“可以退党。”立即化解矛盾,为大家排队过桥维持了秩序。 第三次冲突: ※老汉突然冲上来,从队伍里揪出,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豹子。 这句话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你能找出来吗?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老支书党性原则:不徇私情) 第四次冲突: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 这句话用了哪些动词?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老支书党性原则: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爱子心切) (2)从这一“揪”一“推”,能体会到老汉什么样形象?(老汉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崇高形象。) (3)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两句话?(是呀,第一个吼应读出愤怒与不容置疑;第二个吼应读出焦急与不容置疑。)谁来试试?真不错!读出了老汉的愤怒与焦急。 总结:文中的四次冲突,让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也在环境变化中逐渐显出人性的光辉。读完,让我们顿悟:最大的冲突并不是危险面前自己如何抉择生与死,而是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党性的天平向谁倾斜?老支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群众,将党性和人性的光辉融合成一座永恒的生命桥。 四、聚焦写法,感受品格 过渡:让我们自由的读课文的结尾,感受表达之妙。 1、读小说结尾,感受表达之妙。 讨论:小说最后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乎意料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烘托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2.置换称呼,朗读体验。 过渡:如果置换称呼:把老汉和小伙子换成老父亲和儿子,会给我们什么感受呢? ※老父亲突然冲上来,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吼道:“你还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3.学生比较:和原文相比,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原文更有悬念,出乎意料的结尾带来更多的感动与震撼。) 五、升华: 无情的洪水不仅摧毁了文中的这座桥,也带走了英雄的生命,但我们的心中却架起了另一座永恒的桥梁!谁能说说你心中架起了一座什么样的桥?(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挽救村民的桥。)
2020-07-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