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8日 周四 深圳 晴479/1000
【主题】日常记录
【字数】1430
某天听樊登老师的某本书,记得他说过一句话:只要往书桌前一坐,灵感就涌现出来,思维导图就刷刷刷绘制出来。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功力、是一种厚积簿发、是一种积累到一定状态后的自然喷发……脑袋里有想法、心里边有才思,才能喷涌而出。否则,坐在书桌前一整天也是画不出来什么思维导图、写不出一个流畅的故事的。
所以,我这样的人,叫嚣要在简书上日更1000天的人,也想能如樊老师那样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就能码上800到1000字的内容。但最近表现得有些许焦虑,不知道写啥,以至于今天一整天晃悠,也终是找不出可以一气呵成的东西来。
想想,今天值得记录的鸡零狗碎大概有那么3小件。
1、
深圳的天气冷完那么2、3天之后,最近气温升至到20度以上,这样的天气催促我早起(天气越暖我起得越早)。早上5:45起床后,快速扫了一眼室外,天还比较暗,看似有雾,灰蒙蒙的早上不太适合去跑步(专家建议有雾的早晨不要在室外跑步)。
看了大约一小时的书,再扫了一眼室外,天似乎变得明朗。换上跑步装备出门,在荔林公园刷了5KM。想起《饮食术》里所说的健康长寿原则之一:多爬坡,锻炼腰腿。于是慢下来,沿着公园的坡道走了几个来回,追加了2KM。跑步加散步的过程中,顺便听完了《人类简史》。早上开启的模式是:我跑步的同时在听书。
此处补充一点小内容:良好习惯的打开方式大概就是这样:我做什么的同时还做什么。这样会让你的好习惯叠加,更愿意坚持一些好习惯。久之,这些良好的习惯就成为你生活中的自然。个人亲测有效,比如,我跑步的同时会听书;我听书完成后会输出一篇读书笔记;我看到精彩的内容会乐意去和别人分享等等。
早晨跑步于我的意义就是真的让我一整天状态都很好,都可以很专注地工作。所以,运动不会耽误你的工作和学习,只会让你的学习和工作更高效。
2、
今天中午读了17页《社会心理学》,印象深刻的是一组概念: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于是把最近几天读的两本书糅合在一起来理解,得出了以下结论:
健康长寿与多吃豆类、多吃蔬菜、多走坡路、活到老工作到老等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因为A产生B,反过来也会因为B这样的结果是由A这样的原因所致,没有其他的C出现。
其实写到这里,自己觉得还是没有理解透彻这一组概念,自己想得明白,感觉得明白,表达不明白,就是没有理解透。以前讲课前,总将很专业的内容讲给非该专业的Tony听,然后问其听懂没,如果说懂了,就证明这课可以公开讲了。最近有老师更是升级,对我们说,研发出来一门课程,讲给10岁左右的小朋友们听,如果他们听懂了,你就可以公开讲了。
好吧,继续琢磨一下这组概念。这本书注定读得很慢很慢,因为很值得慢慢品读。
3、
上午11点左右收到了9开头的电话,是XX学习机构的销售员打来的,她这样开始:
“听您声音,您是在20到25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正是职场需要提升的时候。”
我:我不在这个年龄段。
人家继续:“那您是25岁到30岁这个年龄段?您工作中需要用到英语吗?”
我:我也不在这个年龄段。
人家又问:“那您在哪个年龄段?”
我:我退休在家……
啪,对方连再见都不说地直接挂断了电话。同事在旁边哈哈哈笑了一阵:你这个方法或许是对付那些电话销售的好方法。
我瞅了一眼旁边的同事:退休了难道就不学习了?学习难道是某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事情?难道不是每个人一辈子该进行的事情?我在很多学习的场合都遇到过退休后持续学习并更努力的人,他们心无旁骛、还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学习更自如。活到老学到老,才是我们更应该提倡的。
如此,记录了3件小事,算是完成今天的简书。